关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

2017-06-20 13:56陈兴琼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陈兴琼

摘 要: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水产养殖作为养殖项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其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会严重污染环境,进而威胁到水产养殖的整体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对水产养殖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兴起,水产养殖逐渐因为其具有独特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其具体是指通过对一些水生动物的养育和繁殖,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新鲜的水产品,并且水产养殖也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根据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人们都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制定科学合理化的对策将其合理解决。

一、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1.养殖模式。在目前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大多数单位及个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纷纷开始追求高产量、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这样一来就一定要在养殖期间提高换水量和投饲量,进而最大限度增加了水产场地的高负荷处理工作,对水产养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2.不能做到因地制宜。若想保证水产养殖实现最佳成效,就要学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水产养殖方法。但在近几年的水产养殖中,各地纷纷兴起了建立工厂化养鱼池的现象,最大限度开采地下水资源,进而导致地下水资源消耗大,并且没有制定相应的修复政策,致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目前我国政府针对水产养殖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养殖个体逐渐分散不能形成系统的产业化规模,而大多数养殖个体也是一些改行或是新养殖户的人,自身的养殖经验和养殖技能掌握较少、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及不具备掌握水产养殖多发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的能力,进而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针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具体分析

1.水产养殖环境的内在污染因素。水产养殖环境的内在污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水产养殖投入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具体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产改良剂和饲料等物品的投入,由于水产养殖中养殖物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外界提供的供给来进行的,因此水产饲料就是使养殖物获取到营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能利用有机化肥和无机化肥为养殖物供应氮磷方面的营养元素,进而促进水产养殖物的快速成长。同时由于水产养殖物具有高密度的养殖模式特点,因而如果对其进行饲料的大量投入,会致使水内环境出现极多的颗粒状物质,进而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除此之外,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改良剂在使用期间会对水产养殖物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如果使用过多就会影响到水体质量,加剧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第二,水产养殖代谢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代谢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是指在向水产养殖中投放一定的营养饲料之后,经过养殖物的新陈代谢吸收,会产生一定量的粪便和代谢物排入到水中,进而大大增加了水体养殖中氮磷含量。一般情况下,水产养殖物都是在饲料等营养物质投入食用之后,在规定时间范围之内排出代谢物,主要以粪便、尿碱形式为主,进而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情况。第三,水产养殖底部淤泥造成的环境污染。水产养殖环境是水产养殖物健康生存成长的首要前提,但根据目前的水产养殖环境来看,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化,其中由于底部淤泥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机率较大,而底部淤泥的主要构成物质分别是水产养殖中的碎屑和生物遗体等,在溶解过程中产生一定物质的过程。并且底部淤泥还可以通过溶解和释放等作用不断增加,进而产生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在水产养殖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水体资源及时更新,否则将会导致淤泥不断积累增加,进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

2.水产养殖环境的外在污染因素。根据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水产养殖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具体如下:水产养殖中的外在污染主要是植物性的影响元素,如氮磷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以不同形式进入到水产养殖环境中,进而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产养殖环境带来污染。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外在污染因素还包括重金属和工业废水排放等,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能将水产养殖物彻底杀死。

三、针对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现象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积极构建健全的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管理制度。若想最大限度清除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就一定要构建相应的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管理制度,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合作,进而能够充分认识到我国政府存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来对生态环境进行友好的保护,进而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若想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水质条件,由此可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水质的净化清理工作,进而将水产养殖环境管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2.科学合理化的投入绿色饲料和药品。若想实现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的最大化,就要对饲料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投放,并选择绿色环保的药品,并且还应根据水产养殖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恰当的微量元素,进而充分满足其实际需要。同时在进行水产养殖饲料的投放时还应选择合理的投放技术,将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残留物质及时有效清理。除此之外,水产养殖的药品研发人员要全面投入到绿色药品的研究中,进而来有效提高绿色药品的综合能力,对水产养殖环境合理改善,对水产养殖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3.针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在水产养殖期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因素等,进而致使水产养殖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影响,进而阻碍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就要不断加强对水产养殖工作的重视,针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进而提高水产养殖的整体产量。同时在对水产养殖结构展开调整改善时,要最大限度引进多种类型的品种,进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将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机率降到最低,进而促使水产养殖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四、结语

总之,根据目前的水产养殖现状来看,在养殖过程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现象。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极其重要的,其中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投入品的污染、代谢物的污染及底部淤泥的污染等方面,在对其进行控制治理时,一定要制定科学化的规划,加大科研力度,进而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为日后的水产养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2016(14):107.

[2]闫润丽.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16):142-142.

[3]王承凯.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以青岛即墨地區海参养殖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4):148-148.

[4]高晟贤,李树彪.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6(44):86-87.

[5]李立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5):284-284.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