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发现式”为核心的初中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2017-06-20 13:47俞小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情境问题

俞小芳

【摘 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愿问,同时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课堂;问题;发现式教学;情境

现结合一学期来的教学,反思在课堂尝试“问题—发现式”教学中的经验与遗憾,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堂课进行深入思考。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提出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

现结合一学期来的教学,反思在课堂尝试“问题—发现式”教学中的经验与遗憾,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堂课进行深入思考。

案例描述:

《物质的构成》本节内容将涉及到许多微观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构成。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在想象中建构起微观世界。上课伊始,教师先演示水和水混合后体积不变,学生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提出问题,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考虑事物还应从微观角度出发,而后通过用放大镜观察方型蔗糖、碾碎的蔗糖和糖水中的蔗糖,引导学生想象有“蔗糖分子”的存在,并且获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用一般的放大镜、显微镜根本观察不到。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和酒精分别由什么构成,并猜想是什么原因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减小。为便于学生想象、理解“分子间有空隙”,请两位学生完成黄豆和芝麻的模拟实验。同时为了说明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不同,让学生举出生活实例或用简单实验证明。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PPT)。

师:老师先来考查一下我们七()班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老师要完成一个水和水混合的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

演示实验:水和水混合,观察

师:老师已经在容量瓶里装了一定体积的水,准备再往里面倒水,直到液面到达橡皮筋的位置。

师:现在老师开始操作,拿出试剂瓶,把瓶盖倒放,倾倒时容量瓶略微倾斜,瓶口紧挨容量瓶口,缓缓将水倒入,直到橡皮筋的位置,橡皮筋记下了它们现在的总体积,盖上瓶盖,旋转180度塞紧。然后上下颠倒容量瓶,准确的操作是用掌心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注意不要用手掌握住瓶身,以免体温影响实验结果。

师:好,老师的实验完成,同学们也看到了整个实验过程,下面老师想要大家来挑战一下高难度的操作,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怎样。桌子上的容量瓶里也已经倒入了一定量的水,请完成我刚才的操作,但要往里面添加这种红色液体。(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倾听。)

师:在实验之前,先明确一点,倾倒后液面要到橡皮筋的位置,液体万一多了,可以调整橡皮筋的高度。注意观察两个时刻,刚倾倒完和上下颠倒后的现象。下面开始操作。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纠正不规范操作。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你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刚倒完时上面红,下面无色,后来整个液体变红了,最后总体积变小了

师:你得到总体积变小的依据是什么?(液面低于橡皮筋的位置)

师:看到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

生: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

(板书)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

师: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生:……(中间过程省略)

师:请看刚才的实验现象,(讲台上放着)水和水混合后总体积没变,难道水分子之间没有空隙吗?

生:酒精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不同。(PPT)

师:到此为止,终于知道为什么。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首先是看到了一个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紧接着我们一起收集证据加以证明,最终得出结论。从中我们做了模拟实验,来进行类比,使我们更了解事物的本质。其实这些方法就是科学家们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那现在大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名的小科学家。

师:当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伴随一个新问题的产生。我们已经证实了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那么固态分子之间和气态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空隙?(停顿)

生:有。

师:谁有办法证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生:用针筒压缩气体。

(学生操作)

师:据科学研究表明,固体分之间也存在空隙。

(板书)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结合本节课反思如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2.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问题,从哪儿来?特级教师张新华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

科学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容易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还要对一些探究问题,提供必要的问题背景,创设合理的、具体的问题情景,展示出明显的科学现象,让学生想有所想、思有所思、说有所说、做有所做,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感知到大量的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问题。

3.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学生具备了主动提问的问题意识后,不等于就能把问题问在重點处、关键处,往往会出现提问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知识的要害,有时还会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毫无相干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地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充分发扬提问的教学功能。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情境问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