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韩根成++李进前++周定邦++杨立年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开展了3种杀菌剂(多酮、氰烯菌酯、甲硫戊唑醇)防治冬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防治效果,且存在显著差异;氰烯菌酯防效最好,达到48.1%,高于多酮和甲硫戊唑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田间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3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germicides against wheat scab, using a randomized block experiment method,experiment of three germicides(carbendazim+triadimefon,JS399-19 and tebuconazole)against wheat scab were conducted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kinds of germicides all had control effec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germicides.The control effect of JS399-19 was 48.1%,which exceed carbendazim+triadimefon and tebuconazole.Therefore,JS399-19 ha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wheat scab;germicide;control effects;field trial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南方麦区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病菌侵染后,除导致产量损失外,还可能产生次生代谢产物,人食用后会造成伤害[1-2]。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化学防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很多。氰烯菌酯属氨基丙烯酸酯类,该药剂高效、微毒、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特殊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3-4]。多酮又称三唑酮、粉锈宁和百利通,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特效期长、内吸性强的广谱类杀菌劑,在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5]。甲硫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也有特殊的防治效果。本试验探索比较此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科研站北8号田和站南5、6号田,试验地肥力均匀,栽培条件一致。
1.2 供试品种及药剂
供试小麦品种是扬麦23。供试药剂是氰烯菌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多酮(常熟义农农化有限公司)、甲硫戊唑醇(常熟义农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氰烯菌酯1 500 g/hm2(A)、多酮1 500 g/hm2(B)、甲硫戊唑醇1 500 g/hm2(C)、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药剂(CK)。其中,科研站北8号田设A、B、C、CK 4个处理,科研站南5、6号田共设B、C 2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2016年4月25日用人工喷雾机对小麦植株(穗部)进行细喷雾。
1.4 调查与统计方法
在小麦成熟期(赤霉病发展稳定期)调查病穗率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于施药后定期查看小麦生长情况,观察是否出现药害。每小区5点取样,每个小区0.25 m2,每点取样40穗,每小区调查200穗,记录病穗数和病穗病情级别。
小麦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是0级: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1/2~3/4;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小麦均未出现药害症状,同时发现小麦叶片长势清秀、叶色变绿、保持功能叶的作用;其他生长动态指标也反映药剂安全性良好。
2.2 防治效果
从表1可知,喷过药剂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于不施任何药剂的空白对照,防治效果明显。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A,防效达48.1%;其次是处理B,防效为47.8%;最低的是处理C,防效只有 34.1%。处理A小麦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在科研站北8号田的试验中,处理B、C小麦的发病率相差不大,但在病情指数上处理B比处理C低4个百分点。而站南5、6号田中处理B的发病率比处理C低2.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比处理C低12.4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比较了氰烯菌酯1 500 g/hm2、多酮1 500 g/hm2和甲硫戊唑醇1 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和防效有差异,氰烯菌酯1 500 g/hm2的防效比多酮1 500 g/hm2高0.3个百分点,比甲硫戊唑醇1 500 g/hm2高14个百分点。在发病率上,氰烯菌酯1 500 g/hm2低于多酮1 500 g/hm2和甲硫戊唑醇1 500 g/hm2。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1 500 g/hm2防治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品种、气候、地点和病原菌密切相关[6]。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以阴雨天气为主,降水量偏多,平均气温偏高,就极易诱发小麦赤霉病大流行[7-8]。小麦赤霉病防治是一个综合防治过程。选用抗赤霉病或耐赤霉病的品种是关键,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是防治的基础。再者是需要加强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预测、预报,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防治赤霉病可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少,且这些药剂多具有保护性,缺少治疗活性,难以防治进入小麦颖壳和籽粒中的病菌。因此,赤霉病发生后再施以药剂防治往往为时已晚。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感病品种)、天气(多变性)和药剂(保护为主且持效期短)等综合因素考虑,今后一段时期内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
4 参考文献
[1] 魏先尧,陈胜才.三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J].湖北植保,1994(4):25-26.
[2] 舒思清,王裕中.新杀菌剂喹菌灵的合成及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研究[J].农药,1993(2):18-20.
[3] 李恒奎.氰烯菌酯新型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物活性及其抗药性风险评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4]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5] 张文龙.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J].河北农业科技,2008(21):22.
[6] 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 孙泉良,叶传伟,陈建仁.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及规则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1):118-119.
[8] 刁春友,杨荣明.2003 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