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法律诊所的构建

2017-06-20 22:27张丽娟张振安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6期
关键词:法治建设社区治理模式

张丽娟 张振安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社区治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合作治理为理念的新型模式转变。社区法律诊所作为社会民间第三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能够直接地推动社区的法治建设,同时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实现平台,因此有必要加快社区法律诊所的构建。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模式 社区法律诊所 法治建设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类项目:法律诊所+社区治理-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三亚学院教学与改革类项目:应用型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丽娟,三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理论法学;张振安,三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学、法律诊所教育。

中圖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95

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使三亚的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诸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社区的地缘界限,“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信息交流的便捷化冲击着传统社区运作机制,社区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社区居民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但缺少法律思维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意识等。以管理为主的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以合作治理为理念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在新型治理模式中,推进社区的法治建设尤为重要。积极地在各社区构建社区法律诊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对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法律诊所的含义

(一)社区治理

何谓“治理”,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告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根据治理理论,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一种活动。目前社区治理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型、社区自治型和混合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仍是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即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实行自上而下的“一元化”统治,大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具体事务,并严格控制其他参与主体活动的一种治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形成、行政法治建设的推进,既体现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又充分发挥其他主体能动性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将是我国未来社区治理改革的必然性选择。

(二)法律诊所

法律诊所教育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方法,旨在效仿医学院利用诊所临床实习培养医学人才的模式,让法学院的学生在持有律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为贫困而又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从而培养大量的实用型法律人才。它将大学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机结合起来。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也写下了著名的诗句,“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诊所能够给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实战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达到了教育立人的目标。如果将法律诊所教育和法律援助的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无偿的法律服务,既缓解了司法实务部门的压力,又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极大地补充了大学教育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三)社区法律诊所

社区法律诊所源于美国的“街道法律诊所”。“街道法律诊所”是通过让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

随着法律诊所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和社会化大调解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多地区在社区开设了法律诊所,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以及符合律援助条件案件的代理等法律服务。哈尔滨的南岗区“法律诊所”便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大专院校有执业资格的法学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等法律工作者组成,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坐堂问诊”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社区法律诊所在中国出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区治理模式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混合型模式转化的必然要求,对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法律诊所对推进社区法治建设的作用

(一)直接作用:提升社区法治建设水平,营造公平正义的和谐社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运用 “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加强社会治理,提升 “法治保障”的基本要求,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社区法律诊所的开展则有助于培育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1.有助于培育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是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根本力量。社区法律诊所依靠诊所成员的力量,加强社区法治宣传,鼓励社区居民更多参与社区事务,在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法治意识,引导人们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从而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此外,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对社区居民对政府社区治理的有效监督,提升政府社区治理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

2.有助于提高政府和居(村)委会社区治理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社区法律诊所的出现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模式。政府支持和鼓励社区法律诊所的创建,以第三方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本身说明政府治理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向“有限政府”、合作性管理政府方面的转变。这有利于扩大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民主监督作用、提升社区治理的法治能力、缓解“人治”或单纯行政手段干预造成的矛盾。社区法律诊所吸纳了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运用法律活动等形式将无形的力量和有形的活动方式将法治观念植入社区管理者的心中,同时也提升了社区治理者治理社区的法治能力。

3.有助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的社区

社区法律诊所的重要任务是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诊所成员一般由公检法和高校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等成员组成,最大限度地吸收了社会公众的力量,能够从情理法的多重视角帮助当事人,提供权威对策和建议,帮助居民寻求法律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容易赢得居民的认可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区的和谐因素,维护社区安定和睦。

(二)间接作用:为社区治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近年来,教育部和政法委提出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十八届四中全會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社区法律诊所由地方院校、司法行政部门、法律实务部门合作,是实施法律人才联合培养的一种体现和途径。因此,社区法律诊所的构建对培养应用法律人才,服务于社区和地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何为应用型法律人才?以职业教育为指向的美国法学教育所确立的培养目标为:像律师一样思考、像律师一样行动和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美国的大学教育在一段时期内同样经历了理论讲授过多、实践不足的困境,由哈佛商学院倡导的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集思广益。 但教学所适用的案例往往经过加工编制,可能不适应现实情况的需要或者过于复杂疑难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此外案例讨论也仅仅限于课上的各种推导,时间一久,难免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美国教育界尝试开展法律诊所教育,效仿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那样,在“法律诊所”内得到实战锻炼,从而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

社区法律诊所不仅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养成,而且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为地方法治和社区法治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诊所的学生在教师、律师的指导下亲手承办真实的案件,检索、分析、解释和使用法律的能力相应会得到提高,进而形成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说:“法乃善意正义之科学。”法律职业道德对法律人来讲甚至比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更为重要。 社区法律诊所平台的搭建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平台,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加法律援助、公益法律服务等活动易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心仁术的法律职业人。

三、社区法律诊所的建构

(一)法律建构

社区法律诊所构建不仅是社区治理模式变革的一种体现和助推剂,同时又需要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为基石。如今社会,法治观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社区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型模式向混合型模式转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作为支撑和保障。法律不仅为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行为的指引和权利的保障,而且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制约国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社区治理过程是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只有社区治理相关法律健全和完善,才能有效地发挥社区法律诊所的作用。三亚市可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制定相应的法规、规章,规范和鼓励社区法律诊所的建设,为社区法律诊所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促进法律诊所的良性发展,推进社区的法治建设。

(二)组织建构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尝试开展社区法律诊所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各地社区法律诊所的组织形式不完全一样,三亚目前采取的“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措施,对于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社区法治和地方法治建设的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可在此基础上,司法行政机关联合三亚市法学会、三亚学院、各律所等社会力量搭建法律诊所平台,让律师、高校教师、法学专业的学生、退休的法官、检察官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极大地推进社区法治建设。

(三)制度建构

建设完善的制度对社区法律诊所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法律诊所制度的建设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由负责社区法律诊所组织领导的党政机关进行的制度构建;第二,由社区组织进行的制度构建,包括场所保障、值班考勤、法律服务需求的收集和反馈等;第三,由学校进行的针对诊所学生的制度构建等。

(四)内容构建

社区法律诊所参与社区治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参与社区治理的计划和实施,完善城市社区的社会治理结构,对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法律诊所成员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各种法律服务、普法工作;在律师、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单独或共同接受委托参与各类诉讼的代理;配合法律援助中心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供服务;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弥补现在矫正工作志愿者缺乏而产生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专业优势,成立专门的心理矫正中心,促进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反家庭暴力方面的咨询和救助工作,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等等。

注释:

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26.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8.

猜你喜欢
法治建设社区治理模式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