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对玉米的施肥技术上有了更高的关注度,而科学合理的对玉米进行施肥,也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优质产量,并且也能够很好的增强种植土地的肥力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也发挥出不少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广大农户自身的产量以及资金的收入量。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对土壤以及玉米自身的养分进行测试,并在此基础之上,保证整个有机肥料是足够充足的状态下,在根据土壤所需要的实际供肥的特点以及玉米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所需要一定性肥料的要求规律,从而科学合理的确定出一些相关微量元素的施用比例的施肥技术。
关键词: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分析;总结概述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能够很好的降低,盲目使用化肥,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可以依据土壤自身所含有的养分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经过对其实现的判断分析,从而摸清整个土壤的供肥能力水平以及在种植农作物当中,所需要的一定养分的需求规律以及肥料的相对应状况,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夯为两者之间的平衡性打下结实的基础保障,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于玉米在生长过程当中对其提出的各种需求,本文主要立足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要点,以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期望为我国今后在对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要点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施肥量上的計算概述
在施肥量的计算上来看,主要是有两种来计算组成:
1.土壤养分供应量的计算,这里主要指的就是,玉米在实际的产量上以及在其生长的过程当中,所吸收的肥料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且,在玉米进行栽培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适当的结合一些整体玉米的目标产量,从而对整个田地来进行适当的施肥,而在施肥之前,一定要加强对于土地内部当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进行计算测定的重视度,而这主要是因为,玉米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营养物质也是呈现不同程度上的需求量的,所以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度。
2.玉米在生长阶段所需要肥料的计算,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在玉米进行栽培之前,一般都是事先做好玉米总产量的目标以及相关的预测工作的,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相关的玉米栽培的工作,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玉米的实际产量是在事先所预测目标产量的范围之内的。加强对于玉米种植地域上的土壤内部加入充足的有机肥料的重视度,并且,这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为整个玉米的产量上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保障。
二、玉米施肥的方法要点概述
1.基肥
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当中,基肥在其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能够占到总体的施肥量大约65%前后,而在实际的对玉米进行施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基肥已经足够时,就可以展开后续的施肥工作,并及时耕翻入土,但如果基肥不够充足的过程当中,就一定要加强对于沟施以及穴施的重视度,在对于严重缺少锌等微量元素的土壤当中,可以适当的采用锌肥并且与细土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从而对土地进行施用,还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肥土之间的比例,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在1:10比例左右。
2.种肥
种肥,也是在整个施肥手段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整个玉米施肥手段当中,最能够节省资金成本的施肥手段,而种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于玉米在生长初期对于肥料的各种需求,对于种肥的品种上,主要是有以下几种:速效氮肥以及磷肥等,也可以适当的将两种肥料于一些腐熟的有机肥料进行融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施肥效果。而在对基肥施用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没有融入到锌肥的土壤里,是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锌肥来进行拌种,主要是使用5g左右的硫酸锌种子来完成施用的。如果在选择使用化肥,用作种肥的施用上,就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化肥的施用量的重视度,以此,有效的避免因为施用量的问题,影响着整个玉米种子的发芽状态。
3.追肥
追肥,主要指的就是,在玉米已经处于生长后期的阶段当中,是可以适当适当的借助于一些追肥的手段,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于玉米生产过程当中对于养分的各种需求,而目前来看,在对于追肥的种类上,通常都是会使用硝铵或者是一些尿素。对于春玉米的追肥量上,一般都是使用大约占有总体氮肥量的30%左右,而对于玉米种植的土壤来看,是比较偏于砂性土质的,保留肥料的能力明显是比较低下的,那么在追肥量上也是要随着实际情况来增加的。而追肥的时间以及次数上,也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以及玉米种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的。对于一些黏湿性较重的土壤来看,由于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保留肥料的能力,所以只需要在玉米拔节时期到大喇叭口追肥以此就已经足够了。
三、结语
只有真正的加强对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的重视度,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整体玉米的收获产量。
参考文献:
[1]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雍太文,刘卫国,杨峰,毛树明.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01:46-57.
[2]马存金,刘鹏,赵秉强,张善平,冯海娟,赵杰,杨今胜,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的调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04:845-859.
[3]王小春,杨文钰,任万军,邓小燕,张群,向达兵,雍太文. 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04:803-812.
[4]雍太文,刘小明,宋春,周丽,李星辰,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种间竞争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06:659-667.
[5]葛均筑,李淑娅,钟新月. 施氮量与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4,06:108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