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占伟
摘 要: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对于农作物产量的需求,正在逐年攀升。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口粮而存在的,还可以用在工业酒精以及牲畜饲养等方面。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对于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深入。这项研究也成为了农业领域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高产;技术研究
作为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多。除了成为我们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以外,现如今玉米也已经迅猛的发展为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原料。由此可以看得出,我国对于玉米的需求量已经形成上升趋势。那么对于玉米的产量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正是因为这一点,农业领域的相关科研工作的重心也放在了大力致力于研究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
一、影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主要因素
1.地块的选择与整理
由于南北方地质的不同,所以对于地势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因为地势的好坏与土地的土壤成分有关。一旦土地的土壤成分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在选择地势的时候,要选择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透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地块选择完毕,及时进行中耕工作;耕作时深度不宜太浅,深度控制在30cm以上,并将地表的土块整理平整[1]。提前做好灌溉工作,并根据具体土壤的检测情况来施肥。肥料的实施标准可以为:每667m2的土壤施肥25kg磷肥以及36kg的玉米专用复合肥,以保证土壤本身具有的肥力得以更好地补充。
2.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的品种一定要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来进行选择。不可盲目选种;为了能够确保玉米的总量得到高产,所以应该选择高质量且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及倒伏能力强的品种。除此之外,品种选择,还要根据不同的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判断。另外具体的栽培管理计划、种植习惯以及茬口的安排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对于玉米能否高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配以适当的耕种管理模式,以及及时的防病害措施等等。
3.播种季节安排
一年四季中,由于南北方地质和气候的差异,对于玉米成熟后的产量大体上分为:以春季栽培的产量为最高,秋季栽培的产量为其次,玉米的产量最低的当然是在夏季。由此可见,想要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一个最佳的播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因为地质和气候差异的问题,播种的最佳时间也就不同了。由于当下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量较大,且玉米的用途除了食用以及工业用料意外,还可以用于牲畜的饲料。所以,想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并提高产量,最佳的播种时间选择春季或者是秋季。
4.种植密度的安排
玉米的成熟存在着两种情况:早熟和晚熟。想要提高玉米成熟后的产量,则需要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早熟的玉米由于叶子面积较大,能够很好的利用光合作用,因而产量较高,所以早熟的玉米可以密植,种植密度在6.00万-6.50万株/hm2;晚熟的玉米因为季节原因阳光日照不强烈,光合作用稍弱,产量也因此而相对减少。所以晚熟玉米可以疏植,种植密度為4.25-5.05万株/hm2。总而言之,在实际的玉米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种植的密度。
5.施肥管理
根据土地的检测结果可以得出了相应的土壤信息,至于在玉米种植以后,施肥的总量也要根据土壤所对应的情况进行合理化施肥。首先,确定当前土壤所需的肥料配方、使用时间、用量以及施肥频率;其次,施肥方案的调配;具体的施肥方案一定要根据玉米栽培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调配。例如:若当前土壤养分不足,则需要坚持施肥、追肥,确保土壤能够吸收到足够的肥力来供给玉米对于养分的吸收。否则,适当进行施肥管理即可。
6.田间管理
玉米出苗以后,在未进入定苗阶段前,一定要进行查苗和补苗的工作;这项工作一定要做的充分,这样才可确保玉米的株数以及当前的种植密度。间苗和定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天气晴朗的下午,除去杂草以确保幼苗中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幼苗之间出现相互挤压或者遮光等问题,对于幼苗的浇水和施肥量一定要控制,并且在出现壮苗以后,要及时的调整幼苗之间的间距,以防止大面积幼苗生长受阻。
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极易因病虫害,而影响其产量,因此,本文结合其具体的病虫害类型,介绍了具有针对性的纺织措施。
1.玉米叶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叶斑病的发病一般表现为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不同程度,且大小不一的斑点。这种斑点伴随着玉米叶片的不断生长,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种斑点的最大危害主要在于会导致叶子枯黄,就连果穗也会被传染。此种病症主要来源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所引发的;在病发初期时,为已经发病的叶片及时的清理,并适当的喷洒一定的药剂以防止病情蔓延。
2.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虫对于玉米的幼苗的危害很大,当看到玉米苗上面出现了许多的小孔时,这就表明当玉米抽穗以后,玉米穗将会被螟虫蛀穿;至于螟虫也会产生幼虫,这些幼虫会进一步啃食玉米的苞叶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对于螟虫的防治主要是判断其生长习性,并且在玉米的抽穗期间,尽早喷洒药剂;这样可以今早的破坏螟虫的生长环境,以达到真正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有的行业都将会得到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在整体的国家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粮食作物来说,玉米的产量高低与具体的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所以,想要更好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就是要不断地加大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玉琴.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24-25.
[2]陈建军.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82.
[3]张宗海.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