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摘 要】
学生记叙文达不到三类卷的原因多是没有做到“在故事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者真实性、生动性某方面有可圈点处”,故事大多“平铺直叙”,没有用以烘托主旨的细节描写或细致描写的片段。缺乏细节描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体验。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更多的体验只能由老师引导,在课堂上获得。设计了这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旨在: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拓展体验;二、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关键词】
体验 课堂 细节描写 特写镜头
一、设计目的
一般来说,作文的市均分为45-46分,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均分为46-47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属于四类卷。从评分标准看,学生达不到三类卷的原因多是没有做到“在故事处理或者细节描摹或者真实性、生动性某方面有可圈点处”,故事大多“平铺直叙”,没有用以烘托主旨的细节描写或细致描写的片段。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若在比较成功的创作中,我们一定能看到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幅幅真实的场景。但是这些内容,在四类卷的学生作文中是没有的。和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同学知道要选取细节去描绘场景、表现主旨,但是他因为缺乏相应的体验所以写不出。
关于增加生活体验这一点,其实平时老师也大多提倡过,但课后真正践行学生的实在寥寥,更有甚者直接问老师:我做过菜了还是不会写文字,怎么办!
所以,笔者基于“学生不会写细节描写”“学生缺乏体验”“体验不应只是课上的口号”这三点,设计了这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旨在: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拓展体验;二、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二、设计思路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因为缺乏体验,所以在创作之时,头脑里只有一个场景的大概,却没有很清晰的可供选择和描绘的特写镜头,即细节。
成功的作家,很像是一位电影导演,用他的笔作为镜头,将一个个特写镜头组合剪辑在一起,变成一个生动的场景片段。所以,带着学生欣赏文段时,我们也不妨去做一次导演,从文字中去拆分出各个特写镜头,感知作者写作前头脑中已有的画面,使学生充分理解应该先有特写镜头,然后进行细致描写。
最后,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体验,就是要细致到让他们头脑中有一个个清晰的特写镜头。于是笔者选择了直观的方式——视频,播放纪录片片段给学生观看。
据此,笔者设计了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特写镜头的文字表达。
三、课堂设计
1.明确概念,提出问题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简言之,细节描写是我们脑海中的一个个特写镜头。
而我们写作常见问题是:
我们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于,写作前只大概知道要去描绘什么,但是头脑里是没有清晰的场景,没有选取可供描写的特写镜头的。
2.明确目标
我们的创作应分三步走:
(1)选取可以表现文章主旨的画面或者动态的场景,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影像;(2)在影像中截取可以表现文章主旨的特写镜头;(3)运用细节描写描绘画面、场景。
3.从文字中寻找特写镜头
选取冯骥才的《黄金指》的片段,试着将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影像,拆分出特写镜头。
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不平纸不平。哪儿不平整,心里要有数。这习惯是黄金指没料到的。钱二爷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黃金指做了手脚,布下陷阱,一丈多长的纸下至少三处放了石子儿。石子儿虽然有只绿豆大小,笔墨一碰就一个疙瘩,必出败笔。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镜头1:特写钱二爷的眼神——看了一眼画。
镜头2:特写钱二爷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
镜头3:特写他的眼神,表现心里咯噔一下,又故作镇定。
镜头4:特写纸下有三处绿豆大的石子儿。
相信冯老在创作之初,在下笔前,他的脑海里是选好了这些表现场景的特写镜头的。我们在创作前也要有如此清晰的镜头在头脑中,在创作时,把它们描写出来。
4.从视频中截取特写镜头
笔者执教高一,在大量的阅卷和平时习作评改中发现:学生所写的人物多为家庭成员和生活中遇到的艺人、手艺人;内容题材集中在两类——家庭生活、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技艺。所以,笔者就这两类题材出发,通过探索一种课堂形式,来尝试解决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也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据此,剪切了两段视频《日食记——阿婆的肉圆》;《我在故宫修文物——钟表匠王师傅》
看完视频后,提问:在脑海中留下了哪些镜头,为什么是这个镜头?
5.回归写作
请学生课堂上选取一个特写镜头把它描绘出来,并交流。课后再选一个视频,用文字描绘场景,并写明想要表现的主旨。
四、教学反馈
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后的写作热情也比较高涨。附学生习作中的优秀文段:
鲜艳的,带着露珠的葱蒜等辅料,在“嗒嗒嗒”的轻快刀声中被切成有规律的小段。起起伏伏、光滑的刀背映照出他的身影和墙上贴着的阿婆的照片。鲜嫩饱满的肉块被斩成小块,再由刀背轻拍,反复间,肉泥便成了。将辅料洒进肉泥中,搅拌均匀,拿起勺子,挖、挤、揉、打、刮,一个又一个肉丸被送进油汁四溅的热锅中。
但如何将这样的体验持续下去呢?还是需要课后的拓展,从优秀的纪录片、作家的文字中去体验。因此推荐纪录片:寿司之神、主厨的餐桌(美食);国家地理,发现海昏侯(考古、探索);我从汉朝来、理想国、一席(文化)等。推荐作家:老舍、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丰子恺、傅雷、林清玄、李娟、迟子建、梁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