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喜众
选材,从字面上来讲,就是选择材料的意思。是指在写作中选择运用材料再现主题的过程。它包括根据主题收集材料、选择能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在作文中适当安排材料和运用材料把主题表现得更好。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即选材要新颖、有创意。一篇文章的材料好坏与否,它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低。那么,学生们在作文创作中如何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在作文创作中,学生常见的几种作文选材误区有以下几种类型。
1材料不够积极健康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明确要求“思想健康”,而且中考阅卷也一再强调: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不及格。因此,那些不健康的、格调庸俗低下的“早恋”、“打架”等,或者在作文中明确表达对同学、师长的不尊重等思想内容绝不能写。
2材料虚假,缺乏真情实感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作文题目后就开始胡乱虚构起来,某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坚强”的,于是许多的考场作文里就出现了许多考生断手断脚、父母离异或双亡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明显的虚假内容。这些作者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导致因缺乏真情实感而分数低下。其次,有的同学写作文为了表现主题喜欢唱高调,夸大其词,任意脱离生活实际而失真,不够合理化、生活化。
3材料陈旧雷同,缺乏新意
作文材料要新颖吸引人,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有些同学写作文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一写“感动”,许多学生竟然不约而同选择雨中送伞、深夜父母背我上医院的、帮助孤寡老人、公交车让座、扶老人过马路、帮助乞丐等,这些材料大多陈旧或雷同,读来索然无味,如何能获得高分?即使是再好的材料,如人人都写,反复写,多人雷同,那也就显得乏味了,无人愿意欣赏。
4材料脱离中心,随心所欲,缺乏力度
有的同学在写作时总喜欢仓促下笔,急于求成,唯恐时间不够,所以在选材时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变成“捡到篮里都是菜”,这往往导致所选择的材料都不能很好地扣住中心,缺乏力度。如以《我的清明节》为题,有的同学写去扫墓,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个都不放过,最后匆匆忙忙就扫完墓便回家了如此选材的文章往往就变成主次不分,扣题不紧了。
5材料角度单一,思路狭窄,坐井观天,缺乏表现力
在平时的写作中,常常有同学在抱怨:老师你出的作文题目我都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有的甚至都没有经历过,那该怎么写呀?如某年中考作文《劳动真快乐》,大多数学生写自己在教室里大扫除、宿舍里搞卫生,选择这些材料的作文都没有获得高分。这些同学就是因为审题不够深入,选材角度狭窄,思维被局限束缚了,变成了“坐井观天”的青蛙,导致文章内容要么缺乏真情实感,要么缺乏表现力,甚至偏题离题,吃了大亏。
6材料贪多求全,缺乏典型性
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喜欢贪多求全、贪大求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作文一大忌。如写《成长》,有的同学喜欢从出生落笔,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所选材料呈线条状。这样的作文好像看起来好像内容很丰富,但实际上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往往得不到高分。为什么?是材料不够丰富吗?不是,其实恰恰相反,就是因为材料太繁多太驳杂,导致文章内容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反而无法很好地表现主题,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才能使学生作文提高质量,并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呢?我这边提出几种参考意见:
选材要健康真实,贴近生活。
宋朝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即写文章就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吴组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要真,文学作品都要真。言不由衷不行,人云亦云不行,臆想生造不行。”《初中語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现实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或许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给我们的感动却是最深刻的。只有把握了生活的“真实”之后,才可以到写作上寻找最佳的立意及清晰的文章思路。因此,记叙文要围绕中心,立足生活,贴近生活来选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其次,要选择一些集中表现人性“真、善、美”的内容,要写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可以选择生活中喜剧色彩浓厚的、让人感兴趣的内容来写,不必唱高调、喊口号。此外,内容最好能做到丰富、独特、有趣,具有鲜活的校园生活气息。
选材要与时俱进,弃故纳新。
白居易诗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日常生活的不停变化要求我们同学选材应当与时俱进,这样的作文才不会陈旧老套,且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颖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因此,同学们平时多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如在《珍惜拥有的健康》作文中,有一位同学就写到了当前的“甲型H1N1”病毒肆虐各处;在《我崇拜的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中,有一篇满分作文就选择了“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写。这些材料因为扣住当前的社会热点,所以变得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
选材要避同求异,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写作文时为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当然,要想避同求异,还是需要同学们不断积累,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
其次,我们有时候也要尝试着旧材新用。生活中有些材料是常写不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让人耳目一新。所谓“旧瓶装新酒”,就是要做到常用常新。只要你的材料是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就一定是新颖并且能够打动人的。
选材要多样视角,多点思考,让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
有的同学一看到作文题目,往往总说没有东西可写,或者说我没有经历过怎么写。这就需要我们同学认真审题,拓宽思路,开拓视野,放眼社会,明白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从自身独特的视角去挖掘有价值的材料来写,写出别人虽然有经历过但却没有写出来的材料。如写关于“老师”的话题作文,有的同学却从不同的视角写“平凡的老师”:爱檫黑板的老师,爱开窗户的老师,喜欢和学生打赌的老师,走下讲台的老师,操场上运动的老师。这样的材料无疑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只要我们多一些观察,多一点思考,选材则会海阔天空,豁然开朗。
因此,多角度选材不仅可以从题目的理解中拓展,也可以通过变换时空来进行选材创新。
选点忌线,以细取胜,以小见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从选材的角度看,选点小巧精致是作文成功的一大要诀。一篇作文,选材的点越小,越能集中笔墨来表现主题。这些典型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種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特写镜头,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考场作文,几百字左右的内容,考生只有选择一个小材料,集中笔墨,重拳出击,精心刻画细节,才能更有力地表现作文主题。
总而言之,初中生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就必须在选材上狠下功夫。但是往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在写作时有材料可选且材料新颖,就必须要求学生们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关注时事热点,寻找机会多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做生活的有心人,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培养自觉积累的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二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从平时课堂学习的熟悉的课本中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世界各地的地理等各类书籍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厚重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