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鹏+海源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构建了一个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内外合作网络学习模式,尝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提高函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进步,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方面得到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笔者将网络教学引入到函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一、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高等函授教育也是如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深深感受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但同时发现了在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不仅在年龄上跨度大,并且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年纪较小者比年纪偏长者要好。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年轻的学生早己接触过计算机,熟悉一些计算机基础操作。现在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来教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易操作的,有可能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而有个别年龄较大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详细地讲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2.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具有特殊性
在我国,高等函授教学以集中面授课程和自学课程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讲解一些重点问题,或者采取填鸭式大量信息输入教学。这样的模式不仅让老师倍感吃力,学生也难以消化,课堂效果差。并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函授学习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具有技术性强、自学难度大等问题,学生对于书本上一些专业知识无法理解或无法及时能够解决,即使教师会发一些辅导资料,效果也不会很好。
二、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将网络教学引入到函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优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突破传统的授课地点、时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希望能够帮助高等函授教育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函授教学一般是集中授课,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实用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抓住重点、难点,尤其是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能力。对于课堂外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知识的扩展学习。这样课堂内突出重点,课堂外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建立一个课内外合作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
预习主要以学生通过网络自学为主。通过网络,让学生接触大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进行预习,为课堂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首先,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查找合适的学习资料。其次,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网络上的,比如计算机方面专家的视频或者课件,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比如说查看学生的学习日志、学习过程或者聆听学生提出的疑问建议,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况。这不仅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也可以给老师作为调整教学方式的依据,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展开。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对教师发出的任务进行预习。一方面他们能够通过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简单地组织,从而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总体概念。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相对较小,这样即使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也可以随时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解答。这样通过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讲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网络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增加所学知识的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通过小组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及时启发。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同学展开合作学习,锻炼自己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课堂任务。
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及时进行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評。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可以对其在课堂中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仅要监督和指导学生们进行自评,也要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的学生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课后学习
经过课堂系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要秉着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宗旨,尽量布置经过同学合作学习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并且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指导并监督学生的学习,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学生开展沟通,及时指导解决在课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些表现异常的同学,还需单独进行交流,进行个性化辅导。
课后的扩展学习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与老师或学生进行互动。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知识的深入和巩固,而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当前的高等函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而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内外合作网络学习模式,尝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函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