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娇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固定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6.8±22.7)min、输血量(361.4±25.7)ml、切口长度(14.2±1.5)cm、术后引流量(95.5±8.5)ml优于对照组的(159.3±30.4)min、(449.5±19.8)ml、(16.1±1.8)cm、(130.4±15.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恢复时间为(14.4±1.3)周短于对照组的(19.2±2.7)周,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36.00%(9/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療中, 对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方法值得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带锁髓内钉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locking nai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ununion caused by limb trauma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bone ununion caused by limb trauma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pressed plate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locking nai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per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peration time as (126.8±22.7) min, volume of blood transfusion as (361.4±25.7) ml, length of incision as (14.2±1.5) cm and postoperative volume of drainage as (95.5±8.5) ml,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159.3±30.4) min, (449.5±19.8) ml, (16.1±1.8) cm, (130.4±15.2) m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joint recovery time as (14.4±1.3) weeks, which was shorter than (19.2±2.7) week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fection rate as 12.00% (3/25), which was lower than 36.00% (9/2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interlocking nail fixation show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ne ununion caused by limb trauma fractures,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Limb trauma fractures; Bone ununion; Interlocking nail fixation
人体的骨组织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后大部分骨折都能够自愈, 但依旧有小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无法愈合, 进而出现骨不连的情况,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2];从临床现状来看, 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中, 加压钢板固定术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都是常用治疗方式, 为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过程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经X线检查符合骨不连的诊断标准[3, 4],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 平均年龄(39.1±3.9)岁, 平均病程(4.8±0.9)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 平均年龄(40.4±5.2)岁, 平均病程(5.1±1.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行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和常规麻醉处理, 于患侧做切口, 将患者皮肤及筋膜切开, 以充分暴露病变位置, 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长度适宜的加压钢板并置入, 在完成上述处理后将皮质骨螺钉置入, 最后将切口闭合并实施常规引流。
1. 2. 2 观察组 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和常规麻醉处理, 于患侧15 cm做手术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和筋膜, 充分暴露病变位置;对骨不连端根据横断面、梯形断面的方式予以修复处理, 然后将硬化骨质用骨刀凿除并实施扩髓处理[5-8];完成上述处理后将髂骨块置入骨不连端, 完成复位操作处理后, 将髓内钉进行固定, 最后关闭切口并实施常规引流处理。
1. 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关节恢复时间和感染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統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关节恢复时间及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关节恢复时间为(14.4±1.3)周, 对照组关节恢复时间为(19.2±2.7)周;观察组关节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89, 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2.00%(3/25);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6.00%(9/25), 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3, P<0.05)。
3 讨论
从临床现状来看, 四肢创伤后骨不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从治疗的角度来看, 骨折端以及植骨的处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9-11]。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虽然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但治疗方法本身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术中失血量也更高,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12-14];另一方面, 由于加压钢板多固定在骨折端的外侧, 因此出现愈合延迟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这也限制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则有效避免了上述缺陷, 而且具有更好的弹性固定, 有利于骨痂的形成[1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6.8±22.7)min、输血量(361.4±25.7)ml、切口长度(14.2±1.5)cm、术后引流量(95.5±8.5)ml优于对照组的(159.3±30.4)min、(449.5±19.8)ml、(16.1±1.8)cm、(130.4±15.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恢复时间为(14.4±1.3)周短于对照组的(19.2±2.7)周,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36.00%(9/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中, 对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方法值得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伦.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18例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61):94-100.
[2] 范炜.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 2015, 3(15):57-58.
[3] 郭丹. 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10(4):16-17.
[4] 戴海东, 明文义, 赵进征, 等.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7):1-3.
[5] 左瑞吉.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效果. 中外医疗, 2015, 6(13):82-83.
[6] 熊健, 佘远举, 许永涛, 等.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0):3873-3876.
[7] 付洪龙, 刘显翠, 陶风海, 等. 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3):6855-6856.
[8] 王军琳, 朱皓东, 马许宁, 等. 整体填充和颗粒填充β-TCP植骨材料对修复腔隙性骨缺损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9):1648-1650.
[9] 许宋锋, 徐明, 于秀淳, 等. 多孔磷酸三钙修复腔隙性骨缺损38例随访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4):282-286.
[10] 张振中, 侯瑞青, 沈静, 等.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河北医学, 2016, 22(8):1345-1347.
[11] 康庶. 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对比研究. 医学信息, 2015(25):285-286.
[12] 赵有才, 王利阳.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临床比较.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138-139.
[13] 邴君华.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9):22-23.
[14] 史继红, 邢跃刚, 姚士祥.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医学信息, 2015(41):291.
[15] 林华波. 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