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平寨乡人口大多数是农业人员,多年以来冬季习惯种植小麦、豌豆等产值较低的作物,从2008年进行冬季农业开发以来,冬早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本文结合平寨乡的地理环境,指出当地冬早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冬早玉米的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于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地理环境;发展问题;发展策略
一、平寨乡冬早玉米种植概述
平寨乡自2008年进行冬季农业开发,开始在平寨辖区内的平寨、蚌常、木柏、板江4个地热槽谷村民委试种冬早鲜食玉米,通过多年的努力,播种面积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现在常年播种7000亩。通过播种冬早鲜食玉米,达到亩均产值2300元,冬早鲜食玉米已经成为平寨乡重要支柱产业,对群众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1.平寨乡自然环境对冬早鲜食玉米产业的影响
人口因素是平寨乡冬早鲜食玉米种植的一大影响因素。平寨乡位于丘北县东部,乡政府驻地据县城24公里,東邻广南县的珠琳、者兔乡、南连本县天星乡,西接锦屏镇,北与双龙营镇、温浏乡毗邻。全乡辖8个村民委7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人口资源丰富,全乡有人口33154人,其中农业人口32354人,占总人口的97.6%,农业人口丰富为发展冬早鲜食玉米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平寨乡耕地面积辽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面积有26553亩,人均耕地只有0.8亩,适合种植冬早鲜食玉米面积有15000亩左右。为此,提高每亩地的单产量是发展冬早鲜食玉米的关键之处。平寨乡气候因素十分有利于冬早鲜食玉米种植。当地最高气温33度,最低气温1度,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年降雨量约1200毫米,低热槽谷地区年无霜天为280天,四季分明,冬春冷凉干旱,夏季炎热多雨,属亚热带、温带,气候温和。乡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烤烟、辣椒等。平寨乡内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清水河、清平河纵贯全乡四个村民委,落差大,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冬季霜期短、气温高、水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为平寨乡冬早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平寨乡玉米产业发展状况
平寨乡地理环境优越,是丘北县的东大门,冬早鲜食玉米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来源,冬早玉米的播种时间为12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产品远销贵州、广西等地。栽种主要以鲜食为主的沪玉糯1号、石糯2号、紫黑糯等品种。
冬早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平寨乡其他产业的发展,冬早鲜食玉米的高产带动了玉米深加工及酿造等产业的大发展。平寨乡冬早玉米种植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平寨乡在适于种植村落内建成连片的冬早鲜食玉米高产示范区。教给农民鲜食玉米种植综合生产的高产技术,引导农民不断进行创新活动。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玉米的高产。平寨乡还通过对玉米进行地膜覆盖,实现玉米增产。现阶段栽培措施为: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人工作业。在玉米种植区,推广双行栽培技术,使冬早鲜食玉米的单亩产量大大提高。除此以外,平寨乡还实现了订单农业,与本地几家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解决了农民的销售,实现了高产高产值的目标。通过争取上级项目,对全乡冬早玉米种植地区的土地进深松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为玉米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平寨乡玉米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1.种植人员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丧失
当前平寨乡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村中留守的大多是年岁较大的老年人以及还未成年的儿童。村中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多数的年轻人认为依靠种植不能实现富裕,因此,年轻的一代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落里以种田为生。年轻的一代更不愿意从事田间劳动。这造成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长此以往,会导致严重的冬早鲜食玉米种植问题。冬早玉米种植技术得不到传承,对将来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一大难题。
2.病虫灾害严重
平寨乡的玉米病虫主要为玉米黑粉病、大小斑病、玉米红蜘蛛、蚜虫、玉米螟、地下害虫等。病虫灾害等对玉米的高产具有重要的影响,造成玉米病虫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有:过于追求种植规模,没有严格按照玉米栽培技术要求的实行“三三轮作”制,这是玉米在玉米病虫灾害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没有对玉米作物按照规定实行检疫程序是造成灾害严重的另一大问题。
3.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滞后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平寨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冬早鲜食玉米种植体系。长期以来平寨乡始终坚持一成不变的玉米种植体系。对玉米新品种、新种植技术的引进相对比较落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玉米种植体系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单一的玉米种植体系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平寨乡依旧停留在落后的生产模式中,对新兴农业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这限制了农业推广效率的提高。加上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接受科技的能力较差,使得平寨乡冬早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引进相对比较困难。
三、平寨乡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1.大力推广新型玉米种植技术
相关组织可以组织农民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按照国家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农民不断学习玉米种植经验,推广新型种植技术,大力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区。不断引进新型玉米品种以及新型种植模式。引导农民采用新型施肥技术,按照不同地区玉米养分的缺失指标,实施不同的肥料播撒方案。并按照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生产季节,结合不同的施肥方案,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今后发展思路是否可以提出:使用水肥一体化播种(包括一次性播种、施肥、覆膜、施农药),降低人工成本。
2.抓好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近些年来,玉米病虫灾害严重,相关部门应当抓好病虫防治工作。首先需要不断研发病虫灾害防治技术,将病虫防治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并做好实时的检测工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密切关注农作物的受灾情况,为病虫灾害的防治提供准确的情报。
四、结语
冬早鲜食玉米作为平寨乡主要的经济作物,大力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技术十分重要。针对当地冬早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重视并大力解决。同时发展当地玉米产业的关键之处还在于提高农民的认知,加大向农民传播新型玉米种植技术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江西农业,2016,(22):69.
[2]彭银年,王兴师.甘肃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8):233-233.
[3]邹军顺,李新果,马文峰等.中国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39(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