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一种态度,让你信念十足,勇往直前;坚持是一种力量,让你目标明确,无所畏惧。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听见色彩的人
出生于英国的奈尔有一双碧蓝色的眼眸,但他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他是一名先天全色盲患者,从小因此饱受嘲弄,经常有人故意拿东西让他说出颜色。尽管他11岁时医生就宣布,他的病永远不可能治好,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能看到颜色的方法。
2003年,在一次大学讲座上,奈尔知道可以利用机械帮四肢有残缺的人重新接上机器手脚。这让他无比激动:机器可以代替四肢,说不定也可以代替眼睛。他开始研究生物与机器的结合,并得到了数字未来学家亚当及其团队的帮助。
最初,他们设计了像耳机一样的外戴装置,通过色彩感应器和发声装置,根据不同的颜色发出不同的声音,让耳朵辨别颜色:看到红色时会传来节奏感很强的律动,看到蓝色时是柔和的乐声……因为要用听觉取代一部分视觉,奈尔起初有些无所适从,但现在,他已经可以靠声音分辨近360种颜色。
在奈尔的坚持下,这个装置通过手术植入到他的体内,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他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认证的“半机械人”。原本注定一生都无法辨认颜色,只因从未放弃希望,黑白的人生也终于奏出了彩色的交响乐。
(作者红豆粥,选自《环球人物》2016年第22期)
素材点击
颜色是依靠视觉神经来分辨的,用耳朵也能听?奈尔通过不懈的坚持最终做到了。奈尔是一个先天全色盲患者,然而他从未放弃过自己,最终借助机械装置辨认颜色,同样“看”到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坚持是一种不变的信念,让绝望者看到了希望,让希望变成一道道触手可及的光芒。
坚持是最有效的策略
1947年,美国人西摩·克雷来到菲律宾,协助当地游击队清除残留在丛林中的日本兵。一天,他们找到8个羸弱的日本兵,这8个兵是最后的幸存者。
西摩·克雷好奇地问:“你们的同伴呢?为什么只留下你们?”
“都被林中之物害死了。”一个士兵长叹口气。原来,躲进丛林后,士兵们很快吃光了携带的干粮。“这个丛林里到处都是香蕉树,起初我们都将香蕉作为一天的粮食。渐渐地,有人厌烦了,他们开始采摘其他野果来尝鲜,或者猎杀野兔、蜥蜴等动物来求饱。”唯有这8个幸存者,始终担心食物安全,一直坚持着“只吃香蕉”的原则。
“谁也没想到,不久就陆续有人因误吃了有毒的野果而死去,或者在吃完野兽后引起强烈反应而丧命……”
西摩·克雷从中得到启示。回国后,他开始从事超级计算机研究。在作规划时,他只写了一句话——建造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此后的40年中,他都朝这个目标努力着。后来,他设计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的超级计算机,被尊称为“超级计算机之父”。
(作者张小平,选自《今日文摘》2017年第2期)
素材点击
在神秘且充满诱惑的热带雨林,兴许吃香蕉不是最聪明的活法,但它无疑是最保险的做法。正是因为坚持着“只吃香蕉”的原则,这8个日本兵才侥幸活下来。最简单的坚持,往往是最有效的策略。
如果西摩·克雷在研究超级计算机期间,受不了枯燥的工作,转而研究其他领域,那“超级计算机之父”就会花落他家;如果西摩·克雷在研究超级计算机期间,被重重困难所吓倒,中断研究,那“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的超级计算机”可能就会迟几年问世。幸好,西摩·克雷选择了坚持。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最简单的坚持,往往是最有效的策略。
“坚持哥”赵云松
2016年8月27日下午,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消防大队凉亭中队中队长赵云松正带领消防战士打扫营区卫生。突然,有群众跑到中队门前大声喊道:“有小孩落水了,你们来救救人啊!”赵云松当即扔下手中的清洁工具,带领其他消防官兵向群众所说的地点跑去。
到达现场后,赵云松发现孩子落水地点为在建路面下方的排水涵洞,洞口宽度不足两米,而水面距离涵洞洞顶只有10多厘米,救援空间特别狭小。在用棍子试了水深后,赵云松憋了一口气,蜷曲着身子潜入水底进行搜索。“连日暴雨让涵洞内的水体十分浑浊,我无法睁眼看清水下状况。”赵云松说,“加上涵洞内的碎石、尖锐物品混合着泥浆,每向前搜寻一步都异常艰难。”赵云松采取螃蟹式行进动作,往返搜寻20多米后,终于触碰到了孩子。“我立刻抱着孩子,探出头来向洞口游去。”
虽然战友给急救中心打了电话,但救护人员还在路上。此刻,被救出的孩子由于溺水时间太长,脸色已经发紫,呼吸、心跳、脉搏都消失了。赵云松结合自身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多年参与救援的实战经验,让小孩头朝下、脚朝上趴在自己腿上,用手将小孩口鼻中的异物清除干净,让另一名战士轻拍小孩背部进行控水。在眾人合力之下,最终,小孩将体内的积水从嘴里吐了出来,渐渐有了微弱的呼吸。
随后,医疗急救车到达,小孩被送至医院抢救并脱离了生命危险。
素材点击
在积水浑浊,满是碎石、钢筋的环境中,赵云松靠双手摸索,救出已无呼吸、命悬一线的落水男童。紧接着,他又不顾疲惫,立即对男童实施急救,经过不懈努力,男童终于排出积水,有了微弱的呼吸。正是赵云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成功将男童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坚持让他成功
他曾在北京的歌厅做歌手。那时候,台湾的郑智化已经红遍大江南北。或许他俩都有腿部残疾的缘故,很多时候,客人总建议他唱郑智化的歌,比如《水手》《星星点灯》等,效果绝对不错。但是,他一直以不会唱为借口,始终没有去做。他说,郑智化的歌,其实我不是不会唱,而且我很喜欢他的每一首歌。他还说,我宁可在KTV包厢里给自己唱,也不愿意在舞台上唱,因为我觉得,我和郑智化可以像,但不应该是在肌体的残缺上,而应该是在坚持上,坚持自己最初的音乐梦想。1999年,他凭借一曲《窗外》迅速走红,成为继郑智化之后又一个闻名全国的残疾人歌手。他就是出生于西安、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李琛。
(作者许扣锁,选自《中国花卉报》2016年5月19日)
素材点击
在肌体上,李琛和郑智化有着相同的遭遇;在音乐上,他们也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其实,残疾不是退缩的理由,坚持才是最终的出路。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李琛坚持做自己,成了第二个郑智化,使最初的梦想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70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懒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素材点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它告诉我们:赢,贵在持之以恒。齐白石老人的画作之所以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与他天天坚持作画不无关系。
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却依然坚持每天画画,从不怠慢。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本版由一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