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近日,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如厕者必须在机器面前“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而且同一人必须间隔9分钟才能再次取纸。
缘何黑科技用在了如厕这件小事上?本来天坛公园所有公厕都有免费厕纸,但总被人整卷顺走,有人甚至一天来几次。公园管理方也是百般无奈才搬出了黑科技。
有高科技控制出纸量,也兼顾到了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此周全,天坛公园的工作人员显然是煞费苦心。尤其是在很多地方的公共厕所根本不提供厕纸,如厕者必须自备纸巾的情况下,愈发难能可贵。當然,天坛公园也因此在厕纸方面节约了大量成本。据悉,人脸识别厕纸机上岗三天,平均每天的厕纸使用量减至原来的1/5。
但也有声音质疑,“刷脸”或者说人脸识别这样的高科技用在管理厕所出纸上,是不是大材小用?更有人会默默算账——这得省出多少纸来才够一台机器钱呢?
值不值得看账是怎么算。厕纸虽然是低值易耗品,但按照原来某些人的“扯”法,上午下午各一大卷,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实际上,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里也同样安装了此机器。公园服务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陈超介绍,以奥林匹克公园一个公厕点位为例,“以前每天用掉的厕纸得有14卷,使用这个机器之后降到了每天4卷,以每卷厕纸价格7元为例,每个厕所每月就能节省2100元左右。”更何况,除了经济账,还有环保账在里面。
但最重要的账还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账。人脸识别厕纸机上线,是典型的用治标为治本争取时间,也是用行为引导来倒逼素质提升。众所周知,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致。天坛公园推出免费厕纸政策已有十年,虽然用纸量逐渐下降,但时至今日仍有人“乱扯纸”且不听规劝。这就不得不让人转而向科技寻求解决之道了。
归根到底,无论多么高大上的科技最终落脚点都是要为人民服务。先进的技术带来的是管理手段的革新,促进的是文明监督的进步。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不文明行为对着干,断供厕纸虽然简单但却于社会无益。相反,投入成本、花费精力去引导文明习惯、规范游客行为,虽然看似又贵又麻烦,但对于社会风气的改良,对民众道德的提高,长远来看,功德无量。(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