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囡
为什么要翻出误读的这些老账?
我们生活在一个喜欢引经据典的社会,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了我们无数的经典流传,上学时语文课老师讲议论文写作时非常强调引证论证,所以那时好多人都有大段摘录名言警句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基本功。但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思维容易被框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想当然;死记硬背的工夫大于自己的思考;不愿意去深究流于夸夸其谈……
之所以要辩证地还原历史文化真相,是因为还有些人以偏概全的思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父母以此作为经典在人际关系中屡战屡败。
就让我们翻一翻我们熟知的这些经典的下半句,看看那些让我们吃惊的下半句往往是上半句的“反义句”。
“闭门造车”,常用来表示脱离实际,在屋里主观臆断,但历史真相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相同”,说经过充分准备,精细制作,车子出门合乎轨道,就可通行无碍。是不是脑洞大开?
“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孔子的意思是父母在,子女不应远游,即使远游也要有一定的去处,不让父母担心!而不我们一直误读的父母在则子不游啊……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在,斯可矣。”现在的人多误解了意思,觉得做事应该多想多思。但原意却是:有了两种角度考虑就可以去做了,不用犹犹豫豫磨磨唧唧的!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因此孟子直接的意思是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目标结果最重要,手段无所谓。
鲁迅这句话广为流传:哪里有什么天才,我都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但他后面的这句话更冷幽默:不过别人学习的时候我都在喝咖啡。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条是父母们最多说給孩子的,要求他们勤奋刻苦多流汗,可是这最后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对于有些天分不高的孩子来说,未必非得上大学考名校,其实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技术可以养家糊口何尝不是出路呢?何必逼孩子鸡飞狗叫家无宁日。
看来,警句留千年,未必得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