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霞
【摘 要】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师幼关系;师幼互动
在教育活動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就是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反映,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幼儿园建构游戏《各种各样的车》活动中,孩子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非常感兴趣。他们不是把汽车开来开去,就是把小椅子自由挪位。这时,老师进行引导:“我们能不能给汽车搭建车场,修建宽阔的马路,让汽车跑的更快?”孩子们对老师的建议并没有大大的反应,他们还是自得其乐地进行着自己的游戏。老师便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玩。“你们看汽车应该在哪里开呀?”“马路上”,“那我们先建马路吧”。“好吧”。伊尔潘小朋友马上答应了。其他孩子没有说,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老师见小朋友没有反对,便开始与孩子一起搭建起公路来。在老师的指挥和带动下,不一会儿,马路就初具规模了。老师接着说:“觉得这里还缺少些什么,我们再建斑马线和红绿灯好吗?”“好”,孩子们一起响应。“那好,我看你们谁能把斑马线和红绿灯建好。”为了不干预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发挥主动性,老师说完就离开了。十几分钟后,老师回到建构区,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大失所望:孩子们不但没有建斑马线,反而把已经建好的马路和防护栏全掀翻了。孩子们依旧快乐地玩着汽车。
在这个活动中,第一、老师和幼儿缺少沟通。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幼间的沟通,缩短了师幼间的距离,加深了师幼间的了解。
第二、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是失败的。首先,老师虽然几次给予积极的引导,但却没有真正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原因是老师没有真正了解,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没有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成人对于玩车,首先想到的是开车的规则,而孩子对于“车”却更关注车的造型,车的声音以及开车的声音,而对于开车的一些交通规则没有直接体验,因此,不管教师怎样引导孩子进行建构活动,孩子们只顾着把车开来开去,没有跟着教师的预定目标走。其次,老师发现自己的引导并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又想借助共同参与来激发幼儿建构活动的兴趣。她没有征求孩子的想法,只是引导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进行建构,有些孩子似乎按照老师的意愿动起来了,但那仅仅是服从老师的权威而已。由此,我们在设计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时,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在真正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建构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关系。
一、关注活动过程,了解幼儿发展,研究幼儿心理
教师尊重、热爱幼儿,对幼儿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幼儿则会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对幼儿要有信心和学习热情。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静下心来看,蹲下身来说,仔细地听,积极地参与,就会发现幼儿的世界是如此精彩,也仿佛和他们一起回到了孩童时代,于是他们的行为、想法、做法都变得那样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二、转变教师角色,深入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有的教师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幼儿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反应,尤其是一些社会性行为,如具有合作、谦让、互助、友好等特征的行为,教师应给予积极地关注和回应。
三、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为师幼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幼儿的心境。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或某一个幼儿,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极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
总之,幼儿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生命从未知走向已知的启蒙时期,使每个幼儿获得真正的学习和成长,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与幼儿的潜力,在交往中使每一个人不断地自我完善,使幼儿的知识、意志,人格、情感、审美得到提高,为将来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珊珊.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新课程学习.
[2]许华.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问答式师幼互动.考试周刊.
[3]赵旭莹.开展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 建立良好师幼互动关系.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4]曹高慧.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