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2017-06-19 21:04刘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微博人格

刘欢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常用社交工具,是个体进行自我表露的平台。这不仅帮助个体释放表达欲望,也是个体寻求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相关分析等定量分析法以及内容分析等方式,个体的微博使用行为以及微博内容能够成为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微博;人格;社交工具;自我表露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是个体抒发、表达每时每刻所见、所想、所感的重要社交工具,其不仅可以作为个体表达的平台,也可以作为了解和观察他人的媒介。由于其注重时效性、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和随意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点。

1微博与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由Jourard于1958年提出,他将自我表露界定为表露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主要基于自我倾诉动机、自我满足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而使用微博进行自我表露,表露对象主要包括自我、亲友和陌生人。值得注意的是当表露对象为自己时,往往不在意别人看法,此时自我表露的形象与“真我”是较为契合的。当出于社会交往动机时,表露对象则为亲友,但在微博中的诉说又不同于现实中面对面,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自我的表达而不用顾忌过多。陌生人作为潜在的微博观看者,虽然微博使用者并不是有目的地向其自我表露,但由于其素未谋面且不与现实生活发生关系的特殊身份,也并不妨碍微博使用者进行自我表露。

在自我表露的内容方面,往往以兴趣爱好、娱乐搞笑、日常生活、情绪情感、新闻事件、观点态度、人际互动等等为主。这些内容的表达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体释放表达欲望,一方面也是个体寻求自我、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一项以759名大学生微博使用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微博的使用需求分别为人际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公开、传递即时信息、心理需求满足。并且,大学生微博使用的信息公开和传递即时信息能提高生活满意度,传递即时信息能缓解抑郁情绪,信息获取能缓解焦虑和压力的负性情绪。

2微博与人格特质

使用多项人格测试与微博使用行为进行相关分析是现有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与社交网站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其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高外倾性的个体会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工具,并且高开放性的个体也更倾向于使用新功能和新产品。此外,有研宄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质,而高神经质人格的个体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来避免孤独,可能表现为对于社交工具的依赖。另一些研究表明,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和自我展示呈正相关,具有这些特质的个体更倾向于在微博上表达真实自我,而高尽责性人格会较为谨慎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表露。

金一波等人研究发现,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未使用者,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并且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微博与自恋人格的关系是人格研究的另一个切入点。国外研究现实在社交网站上个人动态更新较为频繁的人,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自恋性格的得分,国内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有研究者利用朋友圈使用行为做了类似分析,结果发现个体使用朋友圈的频率和情感上对朋友圈的依赖都与个体的自恋水平有显著正相关。除了使用频率、动态更新頻率之外,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的朋友数量,群组个数、点赞行为等也是研究者利用微博使用行为考察进行人格心理学相关研究的线索。

除了上述定量分析的手段,内容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研究手段,内容分析法是对口头叙述、文字、图像资料等材料进行系统、客观、量化处理的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在基于微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把搜集到个体所发布的散乱的微博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编码,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解释,进而形成对研究对象客观而系统的描述。有研究使用该方法发现自恋水平高的大学生在社交工具中倾向于更新个人状态,信息分享行为较少,并且发布内容集中在对生活轨迹和个人身体的描述。在一项以新加坡华人本科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通过收集他们的微博文本内容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和大五人格得分进行研究发现,微博中一些词语的使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特别是使用死亡词(如“死亡”)、性词(如“性欲”)和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如“我”)三类微博词语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约四分之一的变异,并且高于个体大五人格得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以上研究表明,不管是从定量分析或是定性分析的角度而言,微博是个体进行自我表露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媒介,利用微博作为分析个体人格特质的工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是当前进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条新的途径。并且不限于微博,目前微信朋友圈等新兴的社交工具也同样可以用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胡春梅,何华敏等.微博:当代大学生使用现状及对生活满意度、负性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大学生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5,3(5):87-93.

[2]张咪.微博中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金一波,李文涛,陶灵芝.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903-1904.

猜你喜欢
微博人格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以鸟喻人
人格测验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