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2017-06-19 20:08朱锦添廖涛韬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股灾成因建议

朱锦添++廖涛韬

【摘 要】 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内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45%。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動,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本次股灾的基本概况开始,接着对股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政府的救市措施进行提炼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股灾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的认识本次股灾的成因,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为有关股灾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股灾 成因 救市措施 建议

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期间,沪指和创业板指在第一轮下跌中最大跌幅分别达34. 9%、42. 9%,而股价跌幅超30%和50%的上市公司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77%和50%,其跌速之快、跌幅之深历史罕见。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沪指在第二轮下跌中从4006点下跌至2850点,跌幅达29%;创业板指则从2721点下跌至1843点,跌幅达32%。经过两轮下跌,许多个股被拦腰斩断,股市中频现千股跌停的奇观,上市公司大量停牌,市场投资热情降到冰点。

一、本次股灾的特点

(一)股市暴跌,市值迅速蒸发

随着股市的暴跌,市值迅速蒸发。从本轮牛市的最高点 5178 点(2015 年 6 月 12 日)到最低点 2850点(2015 年 8 月 26 日)计算,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 33 万亿元。

(二)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

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板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股灾期间千股跌停频繁,千股以上跌停日多达 11 天,甚至在一些交易日出现了个股全线跌停的奇观。

(三)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

截止至2015 年 7 月上旬,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被腰斩。为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上市公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宣告停牌,股市出现大规模停牌潮。例如沪指在2015 年 7 月 8 日当日下跌 6.97%,沪深两市跌停个股超过1300 只,而剩下的其他上市公司中有 1312 家以各种理由宣告停牌。

(四)投资者损失巨大

股灾期间大部分个股被拦腰斩断,跌幅超50%,投资者损失严重。特别是使用杠杆资金的投资者,因股价暴跌而被强行平仓导致本金亏损或失去本金,甚至有一些还因平仓不及时而背上负债。

二、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

(一)无业绩支撑的股价高企已孕育下跌风险

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价格反映价值,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没有业绩支撑的股市暴涨必然带来股市的暴跌。从2014年6月20日到2015年6月12日,沪指从2013点涨到顶峰5178点,上涨了1.5倍,股市前期的快速上涨为股灾的爆发埋下隐患。

本轮牛市被称为“改革牛”和“资金牛”。一方面,由于改革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为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便利的渠道,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政府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流通中的货币供給过多,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推动股价不断走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歩入新常态,GDP增速下降, 实体经济低迷;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减少等问题使得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断走坏,上市公司股票价值下跌。经济基本面与股票价格的背离使得A股市场孕育着下跌的风险。

(二)过度使用杠杆

本次股灾与以往股灾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股市场存在大量杠杆资金。据统计A股市场达到顶峰时杠杆资金规模约4万亿元以上,其中: 场内融资规模2. 27万亿元; 场外配资规模约1. 8万亿元,主要包括伞形信托、分级基金、民间配资、P2P 等结构化产品。从国内外股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股市上涨时杠杆资金会加速股价上涨,而在股市调整时杠杆资金会加速股价下跌。接下来将对各种杠杆工具做具体的介绍及其对股灾的传导机制。

1、融资融券

从2010年3月31日开始,我国正式设立两融交易系统,开始接受试点会员两融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融资融券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交易杠杆一般为1∶1 ,融资的保证金比例为 25% ~150%不等。但是我国融资融券余额快速增长是从2014年10月开始,到2015年夏季达到顶峰。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投资者的亏损被迅速放大,本金快速减少并触及“平仓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那么证券公司就会对投资者的股票账户强行平仓,这种大量的强行平仓会导致融资盘集中的股票卖盘压力增大,股票跌停,流动性缺乏,再加上融券卖出带来股价下跌的压力,进而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2、伞型结构化信托

在本轮场外配资中,信托公司主导的伞型结构化信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优先级资金的银行理财资金以1:2—1;3的配资比例配至各信托单元,各信托单元再配至各子信托单元,杠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除了一些投资大户或财务公司,还有一些民间配资公司参与到伞形信托的劣后级资金中,这些公司利用信托计划从信托投资公司获取低成本的资金,然后再通过构建小的伞型信托结构向各子信托单元进行二次配资,不断放大杠杆。当股灾来临时,股价快速下跌,信托账户内的证券资产净值会迅速减少并触及平仓警戒线,投资者如果未能及时增加保证金,那么信托公司就会对账户内的资产进行平仓,强制卖出账户内的证券,导致卖盘集中的股票陷入流动性缺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3、分级基金

当股灾发生时,分级基金的杠杆机制通过“下折机制”和“A基金份额的持有人赎回母基金”来加速股价下跌。在本次股灾中,股市遭遇两轮断崖式下跌,股价快速下跌,很多分级基金的资产净值跌穿下折点,被迫下折。A基金份额投资者为减少损失而大量赎回母基金,导致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被迫卖出,卖盘集中的股票流动性缺乏,甚至出现个股跌停,股灾进一步加剧。

4、民间配资公司与P2P配资模式

由于民间配资和P2P配资门槛低,许多投资者跻身其中,市场行情火爆。在P2P配资平台中,投资者只需持有一定的本金就可以在配资平台上按照意愿的杠杆比例进行配资,配资杠杆一般为1:1至1:5不等。2015年6月,政府着手对场外配资进行清查,这类杠杆配资首当其冲。在股灾中,由于股价快速下跌,许多配资账户的本金发生巨额亏损并触及平仓警戒线而被强行平仓,个股下跌,市场流动性缺乏,而股价的新一轮下跌又会导致新的配资账户被平仓,加剧股市下跌的动能。

(三)监管不力,制度有缺陷

在2014年—2015年牛市中期,场外配资的规模不断增长,但证监会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来限制其增长。2015年随着股市泡沫的急剧膨胀,监管层采取“一刀切”强平的方法清理场外配资,引发了本次股灾并使得股市在短时间遭遇断崖式下跌。

我国现行的“T+1”股票现货交易制度和涨跌停板制度在股市下跌中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加剧股市下跌的动能。在“T+1”制度下,当股灾来临时,股价下跌,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因不能及时卖出而遭遇损失,加剧流动性危机。另外,由于涨跌停板制度的存在,在股灾中,一旦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跌停,流动性缺乏,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第二个交易日股价进一步下跌。

(四)媒体的不当舆论引导

2014年—2015年股市的上涨与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不可分离,某官方媒体在股市上涨中多次唱多A股,引燃市场投资热情。在牛市后期,股市中的泡沫和风险逐渐增大,但部分媒体和官员并没有理性看待这轮牛市,也没有对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反而同投资者一样陷入牛市的疯狂之中。例如,当沪指突破4000点时,某官方媒体刊文称“4000点的牛市才刚刚起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A股市场陷入一片疯狂之中,股市的泡沫迅速放大。

(五)股市中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散户多,专业投资者少

中国股市的一个“特色”就是散户多,专业投资者少,但市场大部分资金掌握在专业投资者手里,因此散户在投资中处于劣势。另外散户投资者的专业技能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受羊群效应影响,对股市的助涨杀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本次股灾中,当股价持续快速下跌时,受羊群效应的影响,散户投资者争相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卖盘集中增加了股市向下的压力,从而推动股市进一步下跌。

三、本次股灾中政府救市措施

为避免股市崩盘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果断采取救市措施。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第一,大批资金入市,增强股市的流动性。第二,打击恶意做空,抑制股市投机。第三,鼓励公司大股东买入本公司股票,限制公司大股东减持本公司股票。第四,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2015年中国股灾的反思与建议

本次股灾充分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对本次股灾进行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一)监管场外配资,控制好股市中的杠杆率

股灾过后,监管当局应当控制好股市中的杠杆率,严格监控股市杠杆资金的规模,逐步降低场外配资杠杆,并考虑以立法形式将场外配资纳入证监会的监管范围,坚决清理非法场外配资,避免场外配资泛滥成灾。同时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借鉴台湾经验“限制场外,发展场内”,即限制场外配资规模的同时放开金融机构发展场内两融业务,

(二)完善股市的监管制度和其他制度

我国目前的证券、金融、保险的监管体制各自为营,信息共享渠道缺乏,没有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甚至存在监管的真空地带。因此应当完善股市监管制度,发挥“一行三会”的监管作用,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完善我国的股票交易制度。实行“T+0”的交易制度的同時应当取消涨跌停板制度,缓解市场流动性缺乏。

(三)正确引导舆论,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净化作用

由于新闻媒体在国家政策或重大事件的宣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股市发展的评论也对引导股市发展预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净化作用。同时新闻媒体应该秉持专业和负责任的职业道德,以公正客观地态度对股市当前的状况进行评价,及时警示风险,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四)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强广大散户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散户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因此应当放开机构投资者管制,鼓励同业竞争,实现养老基金、社保基金有节骤入市;同时机构投资者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内幕交易,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另外,广大散户投资者应该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控制好仓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中国股灾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政府救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本次股灾,从而增强风险意识,在以后的股票投资中少走弯路,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增加投资成功率。同时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左怡帆.2015股灾的成因及救市措施分析[J].金融与财会,2016.

[2] 丁然.2015中国“股灾”分析与启示[D].财政金融,财经纵览,2016.

[3] 荀玉根,刘瑞,张华恩.慎对杠杆—2015中国股灾反思[J].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6.

[4] 谢百三,童鑫来.中国2015“股灾”的反思及建议[J].热点聚焦,2015.

猜你喜欢
股灾成因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