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凤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文章主要就地域、教学策略、数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几个角度分析了小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六次提到 “核心素养”一词。这既体现着国际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趋势,又承载着国家以教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然而,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中四处出现了“数学素养” 这一术语,可是其中以及相关人士的课程标准解读都没有对数学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导致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无法具体落实。由此,笔者借由这个研究,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与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数学素养的基本认识
就数学素养的基本认识,这是进行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提出了数学素养的起始阶段,关注了学者的意向。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专家对数学素养的解读有着更好的发展。
1.数学素养=先天素质+后天学习
我国曾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数学方面主要就学生身上的素质培养进行相应的开展和实践。课题组对数学素养进行一定的解释是指就人们的生理特点为主要基础,并且就后天的环境和数学进行教育,实现很好的发展与界定。数学教育在人们的先天生理基础之上,进行严格且科学的数学学习的活动,合理地获取知识,并且将身心之中的发展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状态。
2.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基本能力
数学素养主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其整个内涵中,数学的整体陈述性的知识与程序性的知识在课堂之中进行合理的习得,并且在习得知识之后,应用于生活的实践之中。其中,西方数学教育经历了整个“新数学运动”和“回到基础”的整体回归,并且就数学素养重新认识。
3.数学素养=数学方法+关键能力
知名学者提出数学素养的内涵应该是包括进行推理、提出假设和进行结论总结的能力。也就是说,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相关的几项比较关键的数学能力,着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领悟能力。正如著名的科克罗夫特报告——基于对英国研究了二十多年的数学素养内涵进行拓展,认为数学素养应该是运用数字和数学技能,从而懂得和理解诸如图表、曲线、百分比等数学语言所含信息的能力。这一论述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英国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也曾将 “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技能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素养的内涵,并以此设定为美国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中心。为中国教育界所熟知的 PISA,在 2012 年的测试中对数学素养直接给出了 “方法+能力”的表述:个体能在各种情况下形成、使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包括数学推理等,来描述、解释以及预测现象。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的反思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经由“素养+数学例子”进行了相应的定义,并不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中简单的几项相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高度的关联性。由此,需要在进行一定的学习过程之中,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合理的界定,既要注重數学素养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外在状态,并且能够在实际的真实情景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当然为了能够实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且正确的理解,需要注意核心素养测试题目的编制并且适当选择教学的策略,进行良好的教学语培养。
1.具有地域特色
编制符合基于地域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测试题。尽管 PISA 的数学评价测试题给了我们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大多数题目并不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尽管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出现了开放性、 探究性问题,但是这些题型对测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些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
2.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
国内外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方法,需要进行不同聚焦层面的选择,需要对小学数学素养进行深入且细致的选择与确定,并且能够采取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实际之中注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成长的助力,但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要过分强调核心素养而忽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生活之中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关注思维的外壳,应该更加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形成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实现利用数学进行一定的交流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不断在解决的问题之中进行调整、反思和积累相关的经验。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侨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