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荔
摘 要: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画画,他们往往把画画当作游戏来对待。在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同时,会话可以直接沟通儿童的情感、技能和内心等,教师应全方位引导儿童用手、口、动作来表述他人或自己的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绘画;说话;语言;创作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幼儿借“画”说话,通过讲述语言活动激活他们绘画内驱力,让他们津津有味地陶醉在“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倾听心声,激发创作灵感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画是为了‘话,‘话也可以促进‘画。”教师指导幼儿绘画时,允许幼儿用“话”替代“画”中的隐性世界,表达内心情感。他们在绘画中自由地交谈,容易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幼儿到了大班,绘画与口语表达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自画自编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幼儿不愿呆呆地坐着画画,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画介绍给别人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例如,幼儿画“快乐的春节”时,画出了挂春联、放鞭炮、拜菩萨、摆贡品等场景,幼儿们边画边大声地讲述着春节发生的趣事。春节处处洋溢着喜庆的画面,幼儿对“春”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他们讲述得语言生动、动作优美,充满节日浓厚的氛围。平时不爱言语的一位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他一气呵成画了一幅“四不像”,画完以后还把画面编成了“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幼儿把绘画、编故事的过程变成了作品的创造过程。
二、发挥想象,体验创作情感
绘画是幼儿张扬自我个性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情感自然流淌的体验过程。幼儿把自己生活周围见过的或感知过的事物和情景,通过大脑想象和思维加工,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例如,看图讲述活动,教师先可以让幼儿先观察相关联的几幅图或几张连续的图片,接着再添加一幅画或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图意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续写故事,最后画出图来。如看图讲述“哭有什么用”的故事,幼兒画出鸡妈妈和小鸡得救的各种办法,有的画大象来救鸡妈妈和小鸡,有的画猎人用枪把老鹰打死了……幼儿都能按自己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来表现,画完讨论交流“谁画得最合理、最美观”。又如故事“动物的雨伞”,幼儿发挥想象力并经过头脑独立思考,他们画出各种各样的雨伞,有的画出小老鼠的伞像大象的耳朵;有的画出小蚂蚁的伞如松鼠的尾巴;有的画出乌龟的伞似乌龟的背壳等。一幅幅创造性的画展示出来,突显了幼儿绘画表现力。
三、宣泄个性,唤起创作欲望
艺术家加登纳说过:“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有一种向亲密的人倾诉自己深切感受或强烈印象的愿望。”主题画是幼儿运用已知的美工技能,根据故事情节,重新构思安排,画出一个个具有主题个性的画面。画后要求幼儿用语言讲述。在幼儿掌握了几种动物形象之后,教师让幼儿画出“狼和小羊”“聪明的狐狸”等故事;幼儿掌握了人物不同动态的画法之后,可以让他们画“发生了什么事”“谁做的好事”等。教师让幼儿创作主题画“爱劳动的好孩子”,可以鼓励幼儿无拘无束的构思,自主选择作画内容,开放性作画。幼儿通过构思、作画过程,把自己印象最深、情感最丰富的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用画面充分展示出来。此外,没有定性思维的幼儿,他们的头脑虽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但是有一双灵巧的小手,通过他们的形象思维,在他们手上把简单而灵性的线条勾勒出缤纷异彩、富有童真童趣的画面。
四、走进生活,提升创作水平
让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角,每个幼儿所感受到的情感不同,所绘画出的作品就自然而然流露出他们不同的情感个性。让幼儿观察生活周边的事物,与之对话、交流,不失为一种提高表达的良策。教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步骤地去观察,去感悟,去说。幼儿看见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作品后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中,无需教师有过多的准备,就能自然引起幼儿说话的兴趣。于是教师强调幼儿讲述时,要讲究完整性的描述语句,把学过的词用进去,比比谁讲得最好,从而促进他们直接感知语言,发展思维,提高作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创作水平。
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世界,从幼儿的手中和口中创造。教师只有多倾听、多理解幼儿的世界,将“画”与“话”和谐融合,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用“话”滋润“画”,这样的幼儿教育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版),2011(21).
[2]龚书静,韦耀阳,张 纯.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11).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