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蒙古长调《千佛洞的影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千佛洞的影子》的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基频、能量等参数,进行声学参数层面的分析。不同层次的声学分析,都反映着长调民歌的音律特征的不同和演唱技巧的差异。总结该长调的多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蒙古长调的保护和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蒙古长调;基频;能量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品种,更是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定的具有世界级文化地位的艺术文化品牌,因此对于长调民歌的研究将极大的推动草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长调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部分著名长调传承人已年老体弱,后继乏人,抢救和保护蒙古长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系统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将会对长调的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语音学研究也走上了多元化和多模态研究的道路。现代口传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用数字化的方法来进行,由此需对蒙古民歌进行多维的信号的采集和全方面的数字化分析,挖掘蒙古族民歌的内在韵律特征和声学特征,为蒙古族民歌的保护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方法。本文选取了蒙古长调《千佛洞的影子》,分别提取了能量、基频等声学参数,分析他的歌唱声学特征。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共录制了1 名发音人的样本,发音人蒙古长调演唱功底较好,对蒙古长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着演唱技巧。在录音材料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到所选歌曲的代表性,从阿拉善蒙古长调中选取了《千佛洞的影子》这首歌,它是阿拉善牧民非常喜欢唱的蒙古长调之一。
本实验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声门仪(EGG)、外置声卡、领夹式麦克风、笔记本电脑、调音台,录音软件是Adobe Audition1.5等。
二、歌唱能量分析
本实验使用Praat软件提取的能量值共8408个能量值,再利用SPSS19.0做分布统计,得到图1《千佛洞的影子》能量的整体分布图。在语音学中能量代表音量的高低,代表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气流量高低和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
从图1可以看出:蒙古长调《千佛洞的影子》的能量最大值为82.5dB,最小值为13.6d B,平均值为68.7dB。整首长调的能量呈现2个主要集中区域,分别集中在56-60dB和63-79dB之间,并阶梯式上升,然后再阶梯式下降。长调的能量并非很高,但比较集中,起伏并不很明显。
从图1可以得出:歌手在演唱该长调过程特别注意引导自己气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以便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呼吸和保持气息的均匀,并更加自如地控制气息力度的变化。同时,在不同节奏调换过程中,能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延续性需要较好的发声生理机制和较强的演唱技巧作前提条件。
三、基频分析
通过Praat软件提取的基频值共有8538个,同样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做分布统计,得到图2《千佛洞的影子》基频的整体分布图。在语音学中基频代表的是发声时的音高变化,也代表演唱者发生时的基域范围。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长调中最大基频值为499.7Hz,最小基频值为164.5Hz,平均基频值为313.6 Hz。整首篇章基频呈现 4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160-215Hz 、 230-280Hz 、320-380 Hz以及400-430Hz之间,其中230-280Hz和320-380 Hz区域最为集中。
从图2可以得出:长调歌唱艺术十分重视呼吸训练,对歌手演唱、发声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演唱时曲调悠长而缓慢,使得在演唱时往往能够从容地达到一个较高的基频,充分表达了歌腔舒展、节奏自由、曲调优美流畅,起伏跌宕,旋律线多作波浪式进行,发出的声音可以具有持久耐力及穿透力,显现出天高地阔的自然空间。
四、结束语
本文选取蒙古阿拉善最最为普遍唱的,长调《千佛洞的影子》,从能量、基频两个层次进行了声学生理的数字化分析并与美声唱法的区别进行了浅析。不同层次的声学分析,都反映着长调民歌的音律特征的不同和演唱技巧的差异。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去研究蒙古长调歌唱的生理机制,为蒙古长调的演唱和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阿旭,格根塔娜.蒙古长调的嗓音特征聲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3.
[2] 高珊,基于生理声学的蒙古长短调的数字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
[3] 方华萍,李永宏.蒙古语长调民歌《圣主的两匹骏马》声学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