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沿线景观整治策略研究

2017-06-19 11:45朱亚楠朱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美丽乡村

朱亚楠+朱阳

摘 要:随着中国高铁的加速建设,高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上起到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大,因其受天气影响小的原因市民出行选择高铁的乘客越来越多。高铁也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出行范围,丰富出行目的。因此,高铁沿线的景观越来越受到各方政府和游客的关注。该文以京石高铁沿线为例,通过问题要素的剖析提出整治策略,高铁沿线整治要多方面结合,而非单纯地提升景观,应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修复生态廊道为核心目标。

关键词:高铁景观 植物多样性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60-02

中国高铁凭借着速度快、受天气影响小等优势也正在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乘坐高铁旅游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因此,高铁沿线的景观成为了各省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具有非常直观的视觉传达效果,正在逐渐受到各方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京石高铁正线全长281 km,河北段全长约235 km,设计速度350 km/h,共设:北京西、涿州东站、高碑店东站、保定东站、定州东站、正定机场站、石家庄新客站7个车站,天津-石家庄近25列往返,石家庄-北京80列往返。

1 高铁沿线景观特点

1.1 高视角

为了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列车能够高速的运行,京石高铁全程高架,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观赏的视角。高视角能够看到冀东平原的旷野农田,亦能看见村民屋顶与院落。美观与杂乱同时存在。

1.2 高速度

高铁的运营速度都在200 km/h及以上,部分达到了300 km/h,因此,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观看城市景观必然与普通的行人存在着差别。高铁乘客通过车窗看的景物是连续性,不同的景观类型在乘客的眼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景观序列,以一个线形的、连续的景观方式被乘客感知,高铁乘客通过车窗看的景物是瞬间性,列车是高速前進,所以,车窗外的景观相对乘客是“一闪而过”的,乘客对景观的体验时间很短。

2 现状问题

2.1 村庄建设破旧凌乱

村庄距离高铁线较近,其中高铁高架穿越了村庄33个,这些村庄经实际调研村民的生活受到了高铁噪音的极大影响,特别是夜间睡眠时间。

村庄房屋老旧残破,荒废房屋残垣断壁;生活垃圾随处乱放;由于高铁的高视角村民庭院情况一目了然,大部分村民庭院杂物乱放导致整体景观较差,建筑形式混乱,沿线周围村镇建筑外立面景观特色缺乏。

2.2 农田林地景观结构单一

2.2.1 林地结构破坏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越来越大,村庄规模不断扩张。曾经的家家户户院内种树的习惯已经没有了,换之为一马平川的硬质铺装,用来停车和堆放杂物。环村林也由于宅基地需求不断增加而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延续。

2.2.2 农田种植单一,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化进度快,因为农民的收入不在以种田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种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让地荒废,对于土地的高效利用没有精心考虑与安排,特别是对田间林的利用率偏低。

2.3 沿线工厂仓储用地杂乱

2.3.1 沿线分散工厂布局凌乱

沿线分布大量工厂,多数规模较小,厂房为简易钢板制造,布置杂乱;部分工厂厂房残破,厂内设施布局凌乱影响景观效果;除公用设施外其他企业存在无证建设情况,以建材制造为主;村庄边缘存在分散的鸡舍猪舍布局凌乱,与整体不协调。

2.3.2 取、弃土场地闲置

影响大地景观建设高速铁路的过程中,占用了沿线的部分农林用地,用作取、弃土场地,用地的性质发生变化,同时农村或者工厂建设用地无序挖土,造成沿线土地坑坑洼洼,且土地裸露破坏景观。

3 整治策略

3.1 林地景观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林地由防护林、水系林、农田林、环村林4个部分组成规划考虑林带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作为与高铁的隔离防护作用建议种植3层大小乔木交叉种植的密林林带,小乔木可选取具有花期的植物,丰富景观效果,其他水系林与防护林应采用生态式种植模式,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3.2 农业景观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3.2.1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

农业农田景观提升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为核心目标,以及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指引,鼓励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并结合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打造新的游赏景点。

在苗圃产业集中的城镇和村庄,鼓励种植苗圃产业,并提供技术与市场服务的支持;需加强规范蔬菜大棚的建设,避免分散凌乱的建设。

3.2.2 恢复闲置取、弃土场地的生态功能

应清理现场,在铁路施工阶段残留下来的工程弃渣和施工废料,乡村生活垃圾等应先进行清理现场,回铺地表土,尽可能地恢复原有土壤的使用功能。其次,可进行植被恢复,以自然恢复过程为主,主要通过种植野生耐旱、本土植物为主,逐步通过植物根系维持和恢复土壤的生命力,弃置的土地恢复耕地或者林地的功能。

3.3 乡村景观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3.3.1 落实河北省四清一拆的指示

在京石高铁沿线分布大量村庄,应优先将距离高铁200 m以内的乡村进行整治,提出拆除违章建筑、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的“四清一拆”整治行。

3.3.2 搬迁影响严重居民

高铁运行中距离20 m处噪音分贝是90 dB左右,而住宅噪音要求40 dB以内,因此,沿线乡村整治应优先将受噪音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安置,并在高铁两侧种植密林隔音宽度50~100 m并配合其他减噪措施同时使用。

3.3.3 提供农村房屋建设导则,修复消失的建筑文化

沿线建筑根据特点分为保护型、改建型、新建型三类进行分类整治。

对于铁路沿线有历史或文化价值的乡村建筑,即使缺失了使用功能,也不能轻易拆除,应予以保护和修缮,作为聚落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起源的见证。对于沿线乡村建筑中年代相对久、质量不佳的建筑,在尽量维持其原有式样的前提下进行更新,以适应高速铁路沿线景观视觉质量的需要。新建型乡村建筑,基于对地域乡村传统建筑进行研究,提炼延续要素并应用在新建建筑上,同时结合新技术加入节能措施。

3.4 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自然河道距离城市较远,生态修复应尊重自然且以自然修复为主,目前需要整治的河道分为水质整治及干枯河流整治。

3.4.1 水质型河流整治

鄉村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源于农田的面源污染。水质整治河流,主要采用生态方式,在河道水面面积较大的区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向河道岸边拓展,人工挖土修建人工湿地形成水陆过渡带,发挥湿地的储水、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3.4.2 干枯型河流整治

尊重现状,尽可能通过周边地形的整治,使用重力引雨水进入进行补充水,另外,可在干枯型的河道中种植本地草本带花期的植物,可选用既可以耐寒有不怕水侵的野生植物,避免新增行政管理的负担。

3.4.3 丰富两岸的绿化空间,融入乡野游憩功能

水绿相依、绿中有水、水边有绿,彼此交叠辉映,鼓励本地土树种的配置,体现乡村野趣,并根据季相变化形成连续的色彩变化的视觉效应,根据植物色彩进行春夏秋冬的景观考虑,既可以美化沿线景观,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构建郊野公园。

4 结语

京石高铁沿线景观是河北特色形象门户,是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展示的窗口。

在这个高铁建设的时代,高铁沿线景观将越来越得到各方政府机构的重视,高铁在居民出行中越来越重要,游客对于高铁沿线景观也越来越关注。我国高铁以高速、高架的特点给沿线景观的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该文从京石高铁沿线进行研究,获得一些整治策略,望能够推广应用于其他高铁沿线的景观整治,但依然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现状情况和特点进行修正,整治应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 京石高铁沿线风貌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Z].

[2] 冷虎林,左辅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沿线景观规划的实践及其启示[J].规划师,2011,27(7):53-56.

猜你喜欢
植物多样性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