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的角度教数学

2017-06-19 01:23李爱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数学思维人民币

李爱超

[摘 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苏教版“元角分”一课中,在面对学生不认识“1分、2分、5分、2角、2元”这样的币值和不明白选择“5元12角”还是“6元2角”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人民币;学生角度;数学思维;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37-0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思维方式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低学段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使其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案例描述】

以“元角分”一课的教学为例,我首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面值,但是当我提到1分、2分、5分、2角、2元这样的老版人民币时,学生就感到很陌生。接着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学生就出现了如“5元12角”这样的差错。

师: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1本练习本花了2元5角,一盒笔花了3元7角,请你算一算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1:2元5角就是25角,3元7角就是37角,25角加37角等于62角,62角等于6元2角。

生2:2元加3元等于5元,5角加7角等于12角,所以小明要付5元12角。

生3:我的算法和生2一樣,但是我把最后的5元12角转化成了6元2角,因为12角等于1元2角。

生4:3元7角就是3元5角加2角,2元5角加3元5角等于6元,6元再加2角等于6元2角。

师:可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多种多样。

这时,有个小男孩胆怯地举起了小手,轻轻地问道:“老师,可以把答案写成‘5元12角吗?”面对这个问题,我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有学生认为可以,因为“5元12角=6元2角”;也有学生认为不可以,因为“到超市付6元和2角更方便”。面对大家的争议,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喜欢方便还是复杂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方便。”“你觉得付‘5元12角和‘6元2角哪个更方便?”“6元2角。”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下课铃声响了,我轻松地走出教室,不禁为自己把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的做法“点赞”——这样的做法符合新课标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教学反思】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教数学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也正是这些差异让师生在数学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数学知识的难度,并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如“1分、2分、5分、2角、2元”这样的老版人民币在社会上已经很少见了,因此学生不能认出这些币值情有可原。教师还要理解不同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比如面对同一道题,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由此引发对“5元12角”和“6元2角”的思考。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总体评价。由此可见,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素材。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虽然元角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每天都与我们见面,但是现在的学生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购物的情形知之甚少。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不需要的学习用品标上价格,在教室开展一次拍卖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把刚学到的“元角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仅复习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还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俗话说:“为学之者,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思考,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思考,倾听别人回答时需要思考,面对错误时需要思考。他们在各种思考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并对别人的思考做出回应。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倾听并尊重他们的各种想法,让他们在交流中直达数学本质的最深处。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数学思维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