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彬在《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1期中撰文,以H省贫困地区某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为个案,基于農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资本与能力双重缺失”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
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扶贫目标,被认为是为贫困地区“造血”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是一种自我生长与外部环境改善的过程,需要相应资本作为条件。而学校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资本,是组织与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体现为组织的资源,并将影响和决定组织其他方面资源(如政策、经费等)的汲取能力。然而,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处于教育系统结构的较低位置,缺乏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本,资源汲取能力较弱。农村职业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领域的联系主要有三类:纵向联系(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横向联系(与兄弟学校)、社会联系(与企业、行业等其他社会组织)。这三类联系都会影响学校的社会资本获取水平。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作者以H省TD职业中专学校的发展为案例进行了个案研究,总结了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嵌入”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建设与农村职校社会资本生产。具体包括:1.充分认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互动与契合的重要性;2.选择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专业布局与结构,大力发展技能培训服务;3.采取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行动嵌入在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之中。二是“对口帮扶”模式下的农村职校社会资本拓展外生。具体包括:1.通过“对口帮扶”向外部学校汲取稀缺性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改进学校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2.“对口帮扶”促进双方长期合作,增进信任,形成互惠关系;3.扩展了双方的社会网络,促进双方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影响力。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职教的发展路径:1.注重“嵌入”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2.通过对口帮扶获取外部资源;3.认识到学校社会资本的汲取随着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校自身能力建设是学校社会网络位置和社会资本汲取的基础,这一点在任何学校、任何地区、任何时期都是相同的;4.善于汲取关键资源,提高社会资本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