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7-06-19 19:18王智博王军王智慧魏冬梅袁旭芳刘慧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经伤椎压缩率腰段

王智博 王军 王智慧 魏冬梅 袁旭芳 刘慧玲

(遂平县人民医院 骨一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王智博 王军 王智慧 魏冬梅 袁旭芳 刘慧玲

(遂平县人民医院 骨一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目的 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遂平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锥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脊柱功能、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良好,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骨折;跨伤锥固定;经伤椎固定;胸腰段;脊柱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该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应力传递机制,使得该骨折的治疗具有明显特殊性。临床上多采用跨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但其对伤锥高度及压缩率效果不佳[1]。本研究旨在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遂平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均符合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8.2±10.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空坠落伤14例,运动伤8例,打击伤4例。骨折部位:T12骨折18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7.6±10.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空坠落伤12例,运动伤10例,打击伤5例。骨折部位:T12骨折19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全麻后取俯卧位,使用垫枕将胸骨柄及骨盆垫高,后正中入路做切口,以伤锥为中心逐层切开皮肤并暴露骨折部位。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锥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伤锥上下分别各用两枚椎弓根钉固定,放置纵向连杆恢复伤锥高度,并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使用两枚螺钉置入伤锥处,螺钉长度比上一椎体采用螺钉长度短5~10 mm,避免伤锥内部挤压。安装纵向连杆后拧紧伤锥螺钉的螺帽,以螺帽为支点,两侧依次撑开连杆,最后拧紧所有螺帽。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1 a,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脊柱功能、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脊柱功能,满分29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3]。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及脊柱功能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 治疗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脊柱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骨折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由外力冲击所致。以往临床上为避免对伤锥造成影响,通常使用跨伤锥固定进行治疗。但随着跨伤锥固定的广泛运用,其弊端也逐渐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术后对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效果不佳,容易丢失脊柱矫正,增加脊神经损伤发生率。

经伤椎固定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方式,相对于跨伤锥固定来说,其增加了两枚螺钉,在伤锥中起到向前顶压的作用,而增加的两枚短钉也使椎弓根骨折端直接复位,加固稳定性。原本位于两端的固定点增加为3个,极大的减弱了悬挂效应的干扰,因此有助于恢复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经伤椎固定有效恢复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稳定性更佳。

综上所述,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良好,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 邓晓强,杨勇.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进展[J].骨科,2014,5(1):59-61.

[2] 张骞,李保健,尚博,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11-813.

[3] 辛宏力.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55-156,158.

[4] 曾忠友,张建乔,金才益,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比较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2):149-154.

R 683.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9.032

2016-07-23)

猜你喜欢
经伤椎压缩率腰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