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兴阳 李 颖 段培明
云南腾冲:冷水鱼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口
文/赵兴阳1李 颖2段培明1
腾冲养殖场效果图
腾冲市地处我国云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达80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径流量达23亿立方米,有地下出露泉眼502处,年出水量4.3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和类型多样的水域,为开发特色鱼类养殖产业,尤其是冷水鱼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腾冲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五年时间,水产养殖面积从2010年的1.09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1.86万亩,年均递增11.38%;水产品产量从2010年的5100吨增加到2015年的9300吨,年均递增12.77%;渔业经济总产值从2010年的0.6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5亿元,年均递增18.98%。2016年,新落成的三岔河水库为全市增加了近1万亩的养殖水面,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增至2.8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96亿元,成为农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腾冲市委、市政府把渔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突破口,利用丰富的冷流水资源及电站库区大水面资源,努力打造高原特色渔业,重点发展高端冷水性鱼类养殖,提出了“两条鱼”战略思路:“十三五”期间,依托槟榔江流域良好的水资源,引进中外合资滨鲲中智三文鱼公司,建设从苗种繁育、饲料加工、深水网箱养殖到鱼产品深加工的一条龙三文鱼产业化项目;依托优质地下出露泉水及丰富的山泉溪流水资源,引进阳淦鲟鱼公司,以荷花鲟鱼庄园为龙头建设集鲟鱼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鲟鱼产业化项目。通过两个项目带动,腾冲形成了年产冷水性高端鱼1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的特色养殖产业,成为全国冷水性鱼类养殖示范区之一。
腾冲市地处横断山脉偏西,水气充沛,孕育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有龙川江、槟榔江、大盈江三大水系。全市共有水域面积12.6万亩,其中池坝塘0.55万亩,水库(含在建电站库区)5.7万亩,湖泊0.24万亩;可养鱼稻田14万亩;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水和冷泉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为腾冲市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地形地貌及河谷深切的原因,腾冲市特有鱼类品种较多,据调查,全市分布有鱼类5目13科39属60种(亚种),两栖类2目7科11属20种(亚种);浮游植物55种;浮游动物37种;着生藻类22种;底栖动物22种;水生经济植物27种。开发渔业生产种质资源及渔用饵料资源十分优越。
腾冲市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唯一综合试点市(县),也是云南旅游的后起之秀,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热情好客的人民,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2015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700万人次。游客的到来拉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为渔业养殖拓展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自1975年设立县鱼种站起,腾冲市打造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渔业技术队伍,能够承担各项科普与技术推广任务,多次获得省、市、县科技推广奖,为当地渔业产业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功效。
腾冲市养殖冷水鱼虽然已有十余年历史,但由于养殖场规模总体偏小,生产的商品鱼均以鲜活产品销售为主,尚无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鲜活商品销售存在运输、保鲜等制约因素,导致市场容量有限,总体发展缓慢。在拉长水产养殖产业链条,将水产品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冷冻水产品、真空包装熟食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食品方面还需要大做文章。
水产养殖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产龙头企业是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带动渔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军人。冷水鱼养殖所需投资较大,腾冲市还未出现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不能形成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也是致使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产业支撑方面,腾冲市没有专业的冷水性鱼类水产苗种繁育场,极大地限制了产业发展步伐。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优质、稳定的苗种供应,渔业发展动力不足。想要从事冷水鱼养殖的百姓,获取技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当地技术推广部门经费、人手有限,能够提供的公益性技术指导和培训不足以支撑产业全面发展。
此外,由于冷水鱼销售价格较高,且当地百姓对其烹饪方法还不熟悉,导致鲜活销售主要针对饭店等旅游餐饮市场。冷水性鱼类不能成为当地百姓桌上的家常菜,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鱼类销量。
为全面推动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这一目标,当地渔业部门今后应继续推进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丰富水资源及地表出露泉水,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利用城市郊区、重点渔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和休闲渔业;利用广大农村的天然条件,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鼓励、扶持水产品加工业,全面促进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渔区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增强渔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拓宽渠道加大渔业生产要素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高渔业知名度,让当地百姓认识渔业、支持渔业,广泛筹集社会资本和群众自有资金投入渔业生产,变部门行为为社会行为。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利用资源引资金,利用政策引人才,利用市场引技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渔业生产要素的投入。
完善渔业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渔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切实做到有场地(办公场所、培训场所、试验示范生产基地),有设施(基本的工作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办公用具、仪器等),有高素质队伍(县级推广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和规范资源养护与增殖,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加大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项目生态补偿力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维护渔业利益和渔民利益,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科教兴渔战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素养,开展渔业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和养鱼户积极参加自学、函授等学习。以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生产方式改革为重点,加大科技推广的规模和力度,提高增产、增收手段的科技含量,建立和完善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全市水产养殖产量实现快速增长。(1.云南省腾冲市水产工作站 2.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