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重点

2017-06-19 17:46徐剑锋
浙江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浙江供给要素

□徐剑锋

浙江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重点

□徐剑锋

浙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清醒认识并克服现存的短板与不足。供给侧改革创新要围绕生产要素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与公共服务完善来进行。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因素与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要素供给的优化应成为浙江供给侧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借助供给侧创新。浙江要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清醒认识并克服现存的短板与不足,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浙江供给的效率、激发需求增长,从而推进浙江经济稳定高效发展。

浙江要素、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势与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浙江在要素供给、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优劣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优势与短板

从生产要素的供给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浙江的要素供给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土地等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的传统优势已转变为劣势。受人口密度、生活水平以及城乡土地二元分割等因素影响。浙江地价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无论是杭州、温州还是普通县市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远高于大多数省区,工业用地需要政府的专门优惠供给与补贴,人才引进要靠政府专门的人才用房特供,这已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人才)高级要素的供给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但长期来浙江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数量与质量相对不足,相较于京、津、沪与武汉、西安、南京等大城市,浙江技术与人才仍处于劣势。

再从另一高级要素——“企业家”的供给看,浙江具有一定的优势。得益于发达的民营经济,浙江每万人中的个私企业主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区。但也要看到,浙江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大多个私企业主仍停留在“经营者”的层面上,远未达到“企业家”的层级。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进取冒险而非投机取巧精神的“企业家”是创新的核心与基础,这正是浙江众多急功近利的经营者所欠缺的。

资本已成为浙江的优势要素。但从结构上看,浙江大量的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沉浸于虚拟经济领域,热衷于短线炒作与投机,而中长期的产业资本与风险资本仍显不足。

(二)产品供给的优势与短板

浙江工业制成品的供给优势集中于服装、纺织、五金、轻工机械等传统消费品领域,随着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与汽车等设备正逐步建立起相对优势。

在第三产业,浙江的优势产品集中于商贸业,随着多年来浙江旅游业、金融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较快发展,这些服务产品优势正在显现。

整体而言,浙江工业制成品的构成及行业结构相对于江苏、广东、山东等发达省市,仍处于较低的层级。在服务业构成上,与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足,但在全国省区中已建立起相对优势。

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优化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引导,浙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在产品服务需求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只要生产要素结构保持有效的升级转换,浙江的产品供给结构能适时地进行调整优化。

(三)公共服务供给

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区,浙江在体制与政策领域的供给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在地方性具体的制度与政策方面,浙江具有创新性与灵活性的优势。但也要看到,这一优势在目前其他省区不断创新赶超的情况下,已有所淡化。

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面,浙江的办事效率与服务一直领先于全国多数地区。

供给侧改革创新的重点

浙江供给侧改革创新要围绕生产要素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与公共服务完善。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因素与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要素供给的优化应成为浙江供给侧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一)创新土地供给制度,推进土地市场化与一元化

长期来,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城市化受到二元化与非市场化的土地供给制度的强制约。城乡土地的二元化分割推高城市房地产价格,严重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并造成城乡差距的固化。多年来,浙江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但受制于全国性土地制度与政策安排,至今仍没有打破二元化分割与行政化操作。

近中期看,浙江首先可以在农村住宅用地的可流转方面创新,争取在全国先行先试。在农村与城市户口统合的基础上,应允许进城农民的多余宅基地及其附属的合法建造的房屋,在政府征收相关税费与村集体提取适当福利的条件下,依法转变为国有住宅用地与商品房、取得不动产权证,自主向城乡居民转让。这既可以提高农村集体与村民的收益,又能吸收城市资金与人才留住乡村,减少农村空心村与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又增加全社会住宅用地供给,抑制城市高房价。

其次,浙江应争取在办公与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统合方面先行先试。随着电子商务与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居住”与“办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办公用地使用年限仅有30-50年,居民不能在写字楼落户籍,用水用电价格高、没有管道煤气供应等,造成省内写字楼库存不断增加,空置现象严重。同样,受电子商务的冲击,大量商业用房的库存也不断增加。要及早探索创新制度与政策,将部分积压严重的写字楼与商业用房,通过补交土地金、增加煤气等设施供应,延长使用年限或转变为居住用房。从长远看,应打破办公、商业与住宅用地的人为界限,由市场化发挥主导作用。

(二)抑制资本泡沫,透过市场引导资金向实业流动

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大量的民间资金向虚拟经济流转,热衷于短线炒作,资金的短期化与泡沫化严重,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政府要透过市场,通过税收调节、资金监控管理、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民间短期热钱向中长期资本回归;取消政出多门的各种补贴优惠扶持资金,建立优惠政策的“总篮子”,集中统一使用以提高效率;政府资金宜更多地通过参股风险投资资本与中长期产业基金的方式,引导与促进风投与产业基金的壮大,为浙江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而坚强的助力。

(三)促进“经营者”向“企业家”转变

在现有的“三名”(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工程基础上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企业升级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加快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摆脱家族制企业的束缚,促进企业的规范化与社会化转变;鼓励企业制度创新,根据行业与环境特点,创新有限公司制度,如新型“股份两合公司”等公司制度,以适应主要经营管理者、股东、社会资本与消费者的新需求。

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培育引导。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市场化的中介组织,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的现代管理知识、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综合培育,要使经营管理者深入了解经济、科技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创新思维,树立起长远发展的战略与眼光,摒弃急功近利意识,培育与宣导“和合”文化与协作精神,建立起“既争做鸡头、又甘当凤尾”的理念。

(四)产品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应成为企业创新的两大支柱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效率。新产品(包括新服务)是激发新需求的主要动力,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方式。因而新产品与新工艺应成为提高供给效率的两大支柱。一方面,浙江要进一步明确“新产品”的定义,注重新产品的功能性创新,而不是在产品包装与改名上打争取优惠政策的擦边球;在有关激励政策上,更多地引入“新产品比率”、研发投入与产出比率等考核指标;促进新产品研发更多地采用政府提供基础研发补助、减免税扶持等政策,对新产品销售给予一定年限的消费税、增值税减免优惠,鼓励其成长。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的智能与全生产链的智能化。着重发展工业领域以CPS为核心的物联制造,以及3D印制、工业机器人等,同时,通过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将融资、物流、营销、消费与售后服务等与生产实现智能化链接,从而实现全过程的智能化。

(五)全面减税减负,鼓励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

减税减负是供给制度与政策创新的核心内容。浙江宜以税收机制改革为重点,为企业减负减压减成本,以提高其供给效率。对现有的税费作全面的清理,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减税减费,并形成长久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对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的初创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及其特点,争取统一地方政策与各部门政策,建立起优惠政策“总篮子”与“分篮子”,给予一定年限的减免税与产业基金供给等扶持。

(六)完善政府服务

以“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为目标,简政放权,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提高浙江各地政府的服务效能,从企业注册创办,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销售全领域内,消除公务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助力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加强各地与各部门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协同,避免政出多门,落实权责利的统一;借鉴深圳、天津等地的政府创业创新服务团队的经验,定人定员,直接联系企业,提高政府服务的针对性与效率,同时建立起企业与群众的监督机制,建立新型政商关系。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浙江供给要素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