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丽
家庭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王恩丽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 方法 选取初产妇 1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实验组孕妇给予家庭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孕妇常规产科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前后焦虑程度、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结果 两组孕妇分娩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分娩后实验组孕妇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自然分娩选择率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孕妇 3 个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对缓解孕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家庭化护理模式 焦虑 产程 自然分娩率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器材的不断革新,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孕妇与日俱增。特别是初产妇,对生产过程的陌生及恐惧使剖宫产率在这个人群中久居不下。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产科临床上有大约 50%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手术,该比例在世界各国中位居首位[1]。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分娩方式,在给孕妇造成一定创伤的同时也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2]。为了使孕妇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然分娩,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笔者对收治的 90例初产妇按照家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与同期行常规产科护理的90 例初产妇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在本院待产的初产妇 180 例,均为足月生产,年龄 21~40 岁;所有初产妇经 B 超检查无异常,无妊娠合并症,且均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在孕妇自愿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实验组孕妇年龄 21~37(26.3±2.5)岁,孕周 38~42 周;对照组孕妇年龄 22~37(26.6±2.8)岁,孕周 37~42 周;两组孕妇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产科护理 对照组孕妇行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3]:(1)孕妇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检查;(2)每日监测孕妇各项体征如血压、胎心等;(3)根据医嘱指导孕妇的作息;(4)严密观察孕妇的临产症状,做好接产准备;(5)与孕妇多沟通,以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待产;(6)指导孕妇保持外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1.2.2 家庭化护理模式 实验组孕妇以家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1 病房环境 家庭化产科病房的门上张贴“静”字,同时安排 1 位护工在病房巡视,提醒孕妇家属营造一个安静的大环境。在不影响孕妇休息的前提下,护士站在上班时间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安抚孕妇紧张的心理。护士全部穿着粉红色工作服,以消除部分孕妇对白大褂的恐惧、紧张心理。同时,病房设置双人床、微波炉、冰箱、电视等常规电器,允许孕妇带一些喜欢的小物件到病房,营造家庭化病房[4]。
1.2.2.2 建立产科健康宣教讲堂 产科病区每天固定举办产科知识讲座,讲座常规由资深助产士或护士长主持,向孕妇及其家属普及基本的产科知识,介绍产科的母婴护理保健知识,分析孕妇及家属心理状态,旨在缓解孕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同时邀请已经生产产妇的家属作相关经验的分享。
1.2.2.3 以家庭为中心的床旁健康宣教 护士在孕妇入院后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增加孕妇及家属对产前知识的掌握,使其了解不同分娩方式的适应证与优缺点,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具体方式如下:(1)护理人员向孕妇及其家属宣讲自然分娩知识,使其对自然分娩有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思想观念,选择自然分娩。宣讲时最好结合孕妇文化程度,如针对文化程度较低孕妇,采用通俗易懂语言或者图示、口头叙述与视频播放相结合的形式为其讲解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同时在宣讲过程中与孕妇构建相互信任关系[5]。(2)对孕妇进行饮食教育。孕晚期因胎儿成长比较快,护士需引导孕妇多补充维生素 A、维生素 E 和无机盐,同时确保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与营养均衡化,帮助孕妇保持体力,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1.2.2.4 以家庭为中 心的产前焦 虑评分及心 理护理孕妇入院及分娩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程度作一个量化分析。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孕妇进行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特别是焦虑程度高、情绪波动较大的孕妇,更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其进行安慰安抚,并在住院全过程中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对孕妇家属(尤其是孕妇丈夫)进行心理安慰培训,旨在随时对孕妇进行床旁的心理安慰。
1.2.2.5 家庭化产时分娩支持 产房设置布局温馨,整体暖色调为主,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中,常规配备音响和电视机等设施,营造轻松的家庭化分娩环境。研究表明,98%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有紧张恐惧,几乎所有的孕妇都希望产时有亲人特别是丈夫陪伴[6]。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孕妇实行陪伴分娩,在专职的助产士充分了解孕妇妊娠过程,全面评估孕妇生理需求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让家属主要是孕妇丈夫参与产程陪护,双方面鼓励从而使孕妇对自然分娩充满信心。
1.2.2.6 家庭化的疼痛护理 孕妇出现宫缩疼痛时,在护士指导下,家属陪同下采用“拉梅兹呼吸法”[7]来缓解疼痛。先引导孕妇取屈膝仰卧位,要求其放松身体;然后指导其用鼻子深呼吸,并缓慢呼气,在其宫缩间歇暂停后,休息片刻。此外,指导家属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孕妇转移注意力,减少孕妇对疼痛的应激反应;消解其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 SAS 对两组孕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量化评定,评分<50分为正常,评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评分 60~69 分为中度焦虑,评分≥70分为高度焦虑。同时比较两组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和最终分娩方式的差异以及两组孕妇3个产程时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两组孕妇焦虑程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采用 χ2检验。
2.1 两组孕妇分娩前后 SAS 评分比较 两组孕妇分娩前 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分娩后实验组孕妇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分娩后 SAS 评分明显低于分娩前,对照组分娩后 SAS 评分则明显高于分娩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孕妇分娩前后 SAS评分比较
2.2 两组孕妇焦虑程度比较 实验组孕妇正常 9 例,轻度焦虑 42 例,中度焦虑 30 例,重度焦虑 9 例;对照组孕妇正常 5 例,轻度焦虑 20 例,中度焦虑 38 例,重度焦虑 27例;两组孕妇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 对照组 90 例孕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有 75 例(83.3%);其中顺利自然分娩的有 72 例,自然分娩成功率为 80.0%。实验组 90 例孕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有 88 例(97.8%);其中顺利自然分娩的有 86 例,自然分娩成功率为 95.6%。实验组孕妇自然分娩选择率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2.4 两组孕妇产程比较 实验组孕妇 3 个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产程比较
随着现代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产科服务的观念也由以病人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8]。众所周知,心理干预在孕妇分娩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初产妇中尤其明显。同时有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模式可在分娩过程给予孕妇足够的心理支持,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的选择率和成功率[9]。家庭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兼顾人性化及科学合理性的护理方式,此护理模式能满足孕妇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状态各方面的需求,在孕妇对护士强烈的信赖和相互合作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使其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产妇,生产前无论是选择何种护理模式,其对于生产未知而产生的焦虑并没有改变,虽然对照组焦虑评分略大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实验组孕妇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缓解孕妇产后的焦虑状态,这与充分的产前宣教、温馨的病房布置和及时的医患沟通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发现,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3个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验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的减少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转剖宫的概率,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家庭化护理模式更多地照顾到了孕妇心理层面的焦虑,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以及各方面的心理支持缓解了孕妇对于未知生产过程的恐惧[11]。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孕妇无论是选择自然分娩的比例及最终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何少玲[3]的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对缓解孕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郑惟.我国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J]. 黑龙江医学,2010, 34(9):668-670.
[2] 阮焱,张为远.剖宫产的现状及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41-243.
[3] 何少玲.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0):124-125.
[4] 高秀智,黄俊芝,邢绍芝,等.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3:228-229.
[5] 余柳玲.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203-204.
[6] 文春姬,全贞姬.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557-559.
[7] 张洁,左玉花,张玲.拉梅兹生产法训练对分娩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b):180-180.
[8] 周昔红,李乐之.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823-2825.
[9] 胡兰.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 2017,11(2).
[10] 聂娟娟.家庭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7,2:65-66.
[11] 张宠英.自然分娩孕妇产程与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7-2279.
2017-03-10)
(本文编辑:陈丽)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1.2017-612
317500 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王恩丽,E-mail:10352341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