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娇 李晶源[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093]
一项有关于苏式建筑的保护工程——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
⊙张娇娇 李晶源[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093]
本文通过对位于云南省博物馆所处的昆明市五一路118号的一座仿苏联旧建筑风格大楼的调研及研究并提出措施来保护这幢历史性建筑。文章先通过对这幢苏式风格的省级博物馆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以此来整体把控其建筑艺术特征,并通过对其历史的研究及其现实的情况对云南省博物馆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性分析,通过在调研、研究结果的指导下对省博物馆的总体保护修缮上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意见。在功能层面优化的同时,要保护其特色风格与元素。对省博物馆所具有重要文化保护价值的关键部位进行维护,探索博物馆独特而悠久的年代价值,并赋予建筑新的定义与内涵。
苏式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年代价值
云南省博物馆建成于1951年8月,其地理位置位于昆明市五一路118号,是一个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云南省博物馆共七层,两翼为三层的宝塔式建筑,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省博物馆的建筑总高近四十余米,大楼的展厅有三层,面积共4200平方米。云南省博物馆位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地段,位处文教中心腹地,人文地理条件优越,更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一座拥有二十余万件藏品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也是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为数不多的见证了半个世纪历史风云跌宕的古老建筑物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在20世纪50年至60年代是作为云南军事博物馆使用的。1951年8月,云南成立了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1953年9月改称云南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原昆明军区在五一路建成了人们称为苏式、实为欧式的昆明军事博物馆,主要展出枪炮等武器装备,“文化大革命”中曾并入云南省展览馆。20世纪60年代初,云南省军事博物馆改为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由此该博物馆改为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也由连云宾馆搬迁到五一路的博物馆。1972年8月恢复云南省博物馆。该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侧重于云南地方史的陈列、研究地方历史文物的发掘、收藏。20世纪50年代以后,云南省博物馆进行了百余次的科学考古研究。
1.现状问题与解题契机 整体建筑层数共有三层,第一层与第三层保存相对完好,第二层由于长期超负荷使用与缺乏维护使其损毁度较高,设施设备落后老化。建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期间,由于政治立场等各方面因素作用下中苏关系异常融洽,像云南省博物馆这样仿苏联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因此,这栋看似寻常的苏式建筑已然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政治精神与意义。这是在设计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设计将在基于原有的基础上,保存和维护其尚未被破坏的设施和器具,在对原有建筑框架结构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延续的层面上进行设计改造。
2.总体保护设计策略 对于苏式建筑的三项评定原则,即历史主义原则、艺术评价和环境价值原则,在按照研究、修复、管理的基础上,对于每个纪念物的价值,从它的艺术、历史、科学各方面予以非常准确的评价。文物的价值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以恢复苏式建筑的艺术特征和真实的历史准确性。
云南省博物馆的保护及修缮以“保护为主,兼顾利用为辅”为设计理念,以“真实性、整体性、可持续利用、最小干预、可逆性”为设计原则,重点保护修缮复原建筑历史风貌、格局、环境、特色装饰以及历史信息:优化功能、提升功能、更新实施。挖掘其独特价值,着力体现云南省美术馆的建筑风格特色及其所蕴含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共产精神,使艺术与时代精神在这栋建筑中碰撞、交融、共生,应该用较为理性的态度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
3.外立面保护重点及修复 20世纪50年代在中苏关系的作用下,中国进入全盘学习苏联的热潮中,建筑界在掀起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的同时,也接受了苏联当时的建筑创作理论。苏联援建时期的建筑,多崇尚高耸宏大的建筑体量,坚实雄伟的外观与堂皇华丽的内景,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震慑感。省博物馆建筑样式是将其建筑的元素结合工业化的风格特色进行概括提炼延伸而来,形成类似于堆叠方塔式,塔尖是苏联最具划时代标志的式样,尖耸的椎体直指苍穹,象征战斗与革命精神的红五星标志已然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被视为“照亮前路的灯塔”。因此,苏联建筑大部分被时代赋予了极高的政治内涵与精神意义。云南省博物馆呈现出左右中轴对称样式,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是一处典型的苏式建筑。此外,省博物馆同大部分苏式建筑相似,具有“三段式”结构,即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给人恢宏庄严的感觉,内部大规模的空间可以容纳下大规模的展览。
1933年到1955年间,云南省博物馆受“斯大林巴洛克”风格影响,气势磅礴,尖顶高耸,布局对称。一层外墙上有秩序地列着两排共十九扇由十二个小矩形井字阵列式组合成的大面积采光窗,规整而严谨。其上既有欧式雕花纹样又具有中式镂花门结构框架特点。建筑第二部分由三扇欧洲教堂拱窗,内部是由方正的矩形阵列进行分割装饰,中央金属方形框尤为醒目,窗内欧式几何镂花铁艺依稀可见。转至建筑二层背部,二层建筑在作为一个单独个体的基础上对高度按一定比例进行分割装饰,但每一部分窗户或门洞数量总和都是三个,整体上看来在规律中又富有变化。在装饰方面,矩形与方形的镂窗上的纹样,虽基本样式与其他窗扇相似却又暗藏变化。建筑二层背面外延的露台上的几何雕花围栏也是中西方元素相结合的产物。中式栏杆结构抛弃了传统的神话传说或吉祥寓意为内容的实心浮雕装饰挡板,又具有西方几何镂空雕花。主楼与两侧塔楼的建筑风格与纹样装饰基调基本一致,而塔楼顶端雕花窗是由徽州的雕窗演化而来的,内部装饰是西方繁复的雕花造型。在针对省博物馆的保护上,应做到修复其原有特点,修复其装饰元素,传承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艺术价值及环境价值。
4.空间格局与装饰的特色再现 建筑功能主要为展示陈列、文物维护等:一层设有艺术陈列在展示区,艺术沙龙与多媒体等展示空间;二层空间除了主要艺术作品展示区外还包括休息区等;三层空间梳理艺术品维修点。
修缮复原一层门厅格局与特色装饰。大厅中吊灯上方典型的苏联顶面装饰,便是工业风与共产主义政治精神相结合的产物,绿色圆盘造型中央的立体五星装饰,四周银色与米色相间的放射状近似花瓣装饰,规整而有秩序,严谨又富有变化,苏联的政治精神文化渗透于每一处细节中。一层最特别的则是其在挑高的空间吊顶打破现代中国一般传统,其设计目的已然摆脱了一般装饰性范畴,而是为了营造烘托出高远庄重肃穆的政治氛围以达到一定的震慑目的。
在保护修复二层前厅空间格局与装饰细部时,重点考察修复原第二层门厅。保留具有历史或代表性的装饰设计遗存。二层大厅中十字交叉梁汇集中心是圆形浮雕装饰吊顶,分为三个层次。中央为花卉状雕花装饰,由此向外的第二部分是放射状装饰纹样。最外层则是延续建筑外墙的元素,如中国传统如意造型进行变形改造。整个吊顶装饰层次感清晰分明,隐含着一种追求高度集中的政治文明的精神追求。
建筑的第三层也有其独到的特点,便是房梁安置的方式方法明显区别于现代现浇式,采用的是横梁上压竖梁的方式,对层高进行大幅压缩,空间压迫感强烈,而开窗面积大,竖梁较多,加上开门朝向与门洞面积的问题,室内通风采光条件较好,给人以开阔敞亮的空间体验,加之来自顶面的压迫感,形成了人们对苏联时期建筑的特殊空间感受。大厅中立柱间固定的间距标准与大开间的格局也是苏联沙皇时期沿袭下来的模式。
18世纪到十月革命前,俄国建筑由巴洛克转向古典主义,柱廊式开始形成并发展。而云南省博物馆建筑外观的设计中,便结合了以上苏联建筑特色,气势恢宏、肃穆庄严。所以,对历史建筑的要素考证贯穿了整个设计与施工过程,经过缜密考证与精心设计施工,尽可能挖掘并展示重点保护部位的“年代价值”,使建筑细部具有可读性与可识别性。
本文结合苏联时期的建筑特点,从云南省博物馆的历史进行考究,再到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空间和装饰元素的研究。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对苏式建筑的省博物馆的改造进行解析。首先对云南省博物馆建筑保护及修缮的原则,即历史主义原则、艺术评价和环境价值原则三方面进行解析,接着从苏式建筑改造的外立面、空间格局与装饰的特色等方面解析了苏式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在建筑保护及修缮中,抓住建筑文化的核心部分,达到最终目的。
[2]郑宁,付涌,张皆正,陈民生.非遗与物遗的对话——记上海市绍兴路9号大楼保护利用工程[J].建筑学报,2015(7).
[3]刘璐.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保护举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4]陈宇.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23.
作 者:张娇娇,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李晶源,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旧房改建及室内设计。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