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红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阅历和经验限制,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通过更加多元、有机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引导和传授,让小学生在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内容中实现知识的掌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将就此問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拥有学习的热情和驱动力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和阅历不丰富,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个特征,有机结合小学生喜欢的事物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导,从而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更好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中,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外快速转移到课堂中,也能够为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比如,在导入“乘法”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诸如“5+5+5+5+5+5”“3+3+3+3+3+3+3+3”“6+6+6+6+6”等计算题和学生进行计算“比赛”。当学生还在一个个数字相加时,教师早已把正确答案写到了黑板上。这时学生一定会对教师又快又准确的计算方法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引入乘法的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挖掘数学价值
数学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而生活的诸多问题都能用数学进行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并且学生还能够在触手可及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的价值,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决以下生活问题:“你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两袋单价为2.8元的酱油、一盒巧克力派16.9元、芹菜每斤1.6元买了一斤半;结账时你给收款员50元够不够?收款员需要找你或者你需要补交多少钱?”这样的题目不仅和生活紧密结合,还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看到数学提升自己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意义,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数学综合能力。
三、用多媒体降低知识难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所营造的形象、立体、多元教学情境中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动画和音频中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实现深入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并且对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技能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讲解“圆柱”的知识时,很多学生在计算其表面积的过程中会无法理解底面圆面积也要计算其中的原理和本质。通过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圆柱表面的展开与拼接过程,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圆柱的构成。对于一次无法理解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或调节动画播放速度的方式进行辅导和讲解,让学生在生动、立体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四、多重活动实现综合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当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当然传统的课后作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并在积极投身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一般而言,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实践探究活动。比如,在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教学楼的高度,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另一个类型就是竞赛活动。举例而言,教师可以举办“速算挑战赛”“对称轴设计大赛”等活动,充分激发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并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成功的喜悦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促进。
参考文献:
[1]肖刚云,龚剑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
[2]王东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4(6).
[3]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