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0000)
摘要:郁达夫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那个时代的风格气息的一些证据。在《沉沦》里,显现出了一些与传统不能相调和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表现,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沉沦》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争议较大的作品,作者郁达夫通过大量的“性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带有病态且孤独苦闷的心理。
关键词:郁达夫;《沉沦》;孤独;沉闷
一、《沉沦》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郁达夫是一位热爱祖国、追求光明、有强烈的正义感的爱国主义作家,但在性格上、气质上,则是带有几分孤独沉闷,因此表现在文字上也具有了那种感伤忧郁孤独之美。
《沉沦》是郁达夫最早期的小说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小说的 主人公“他”是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患有严重的忧郁症,他渴望着身心的自由和爱情,但因为他是“弱国子民”而在日本备受轻侮和嘲弄,他向往自强而又无力自救,只能以病态的方式表达孤独与苦闷,最终不能自拔而沉海自杀。为什么说主人公是孤独苦闷的呢?纵观全文,从“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他一个人手里捧了一本六寸长的Wordsworth的诗集,尽在那里缓缓的独步”、“他觉得自家可怜”、“觉得自家事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他一边走着,一边尽在那里自伤自悼的想这些伤心的哀话”等话语,我们都能看到在《沉沦》中,主人公“ 他 ” 游离于众人的视线,把自己封闭在可怜的孤高里,人为的使自己失去了任何交流的可能, 压抑得自己都觉得孤冷的可怜。捧着一本爱读的文学书,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体会一个人的孤独与凄清,便觉得自己是一个孤高傲世的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与孤独相伴随的是被压抑的爱欲和情欲带来的种种苦闷。“弱国子民”的心态使得不敢接近日本女孩,以致于有了两次偷窥的行为,又来到一家妓院放纵自己,最后发出饱受压抑的哭泣,这是一个弱国子民渴望祖国富强的悲鸣,也是为了自己在异国能得到女子的爱情,满足自己需求的深情告白。
二、关于孤独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深入骨髓,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境中,他们总有一种置身沙漠的冰冷孤独感觉,这是知识分子与传统、社会、普通民众的隔膜而产生的孤独,这就是在文章开头就提到的在郁达夫初期的小说里,显示出一些与传统不能调和的因素,表现出了从传统想现代过渡时的主要特征。
郁达夫留学日本期间,正是“私小说”在日本最为流行的时候,还有就是俄国“多余人”(“零余者”)文学的影响,使得郁达夫的小说多直接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这也是其孤独的一个原因。
三、关于苦闷
1.(生的苦闷)
在文本中第三小节就说到“他三岁的时候就丧了父亲,那时候他家里困苦得不堪”,成长过程受尽了困苦,他心思太活,不肯按部就班地学习,在教会学校里又看不惯专制的弊风和对学生自由的束缚,感觉自己找不到出路,无处逢生,这也就是老师在上课时说郁达夫小说思想内容的“生的苦闷”的体现,少年时期的苦闷,使不想去学校就读的主人公只能蛰居在自家的书斋中自娱自乐,这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上的孤僻。基于这种苦闷,主人公才同意长兄让他去日本留学的。导致主人公心理真正发生巨大变化,产生苦闷,走向沉沦,是主人公去国外的留学时期。
2.(性的苦闷)
“性的苦闷”,是主人公灵与肉的冲突,通过描写自慰行为展现主人公内心的苦闷,这种行为虽然给予了主人公短时间的心理压力的释放,却又带给他事后长时间的自责心理和恐惧心理、《沉沦》中的主人公有两次偷窥经历,偷窥行为体现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一次是偷窥旅馆老板的女儿洗澡,一次是偷窥野外草地上的情侣《沉沦》中的主人公有两次偷窥经历,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主人公在偷窥过程中的心理。从自己扇自己嘴巴,到骂自己 “去 死”“下流”,这种对自己的惩罚逐渐地减轻,体现了主人公沉沦程度的加深。主人公在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生活中得不到美好爱情的情况下,行为失去控制,昏昏沉沉地走 进了烟花柳巷,彻底地沉沦于自己的欲望与苦闷。“性的苦闷”主要是由生活环境造就的。
3.(社会的苦闷)
“社会苦闷”,这方面的苦闷客观写实性大大加强了,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强瓜分中国,军阀四起征战不断的时代。封建社会的余毒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处于一个积贫积弱的时期。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也有着重要的关联。并且与作者归国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产生的苦闷也是分不开的。社会时代发展的落后,加深了主人公心中的自卑心理。。小说 《沉沦》中的主人公苦闷心理的发展,与其受到的文化思想冲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小说描写来看,主人公原本是一个向往自由,满腹才华,又渴望真诚爱情的进步青年。他既 有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传统思想,又经受了国外文学开放思想的洗礼,这种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思想与外国开放思想的矛盾,造成了他内心的苦闷。
郁达夫没有在《沉沦》中刻意去描绘人物形象,构造故事情节,而是注重用独白、日记、自言自语的形式去表达自我,根据主人公 的内心感情波动和思想情绪变动去组成心理流动的抒情结构。郁达夫直面现实、不避丑恶,用独特的构思和笔法在《沉沦》中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青年在处理社会性、自然性矛盾上所呈现出的迷惑和苦闷。《沉沦》开创了郁达夫小说的“沉沦时期
总之,无论是孤独,焦虑,绝望,还是自弃苦闷,它们都阶梯式构成郁达夫小说忧郁沉沦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是郁达夫小说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小说的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招致人们非议的重要因素。其实,郁达夫 小说的这些精神特质也可以同西方的 《哈姆雷特》、《少年维特的烦恼》 等作品一样看待,他们都反映了人在现实中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格的原因, 不能实现理想而导致的“精神病”、 “时代病”。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小说沿袭了西方的文学传统,反映了郁达夫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价值和对现代性的追求。作者的孤傲自卑的个性 , 弱国小民的身份 , 灵与肉的冲突共同造成作品浓郁的苦闷精神 。 性的苦闷 , 让作者饱受灵與肉的折 磨 , 而弱国的身份 , 让作者矮了志气 , 受尽楼人白眼 , 而孤傲自卑的个性 , 又使其形单影只 , 载载孑立 , 成为一个彻底的孤独者 , 无人诉衷肠 , 无人话感情 , 内心极度压抑 , 只有醇酒美人 , 痛苦沉沦 !
综上所述,郁达夫 《沉沦》中主人公内心的苦 闷是分别从生活环境、文化思想、社会时代三个方 面来表现的。其中生活环境造就了主人公心理上的 孤僻与 “性苦闷” ; 文化思想的冲突又表现出主人 公思想上的矛盾; 而社会时代发展的落后,加深了 主人公心中的自卑,这些负面情绪的综合,最终使 主人公的心理发生了病态的变化,造成了他内心的 苦闷。这些苦闷的无法解决,导致了主人公只能一 死了之,来逃避那个时代那种环境对人的毒害
参考文献:
[1]时代的孤独者[D]. 张晓宸.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沉沦》、《广场》与《马丁·伊登》主人公自杀原因之探究[D]. 金银星.延边大学 2010
[3]郁达夫文集[M]. 花城出版社 , 郁达夫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