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焕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国家形象的塑造包括诸多环节,国家形象的定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整合重大场合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形象的讲话,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这四个维度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后进一步对这“四个大国形象”进行拆分解读,重点聚焦东方大国形象,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最后,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特定国内、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提法,对“东方大国形象”进行阐述探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指明方向的同时,达到净化国际舆论空气、扫除思想障碍的效果。
关键词:十八大 习近平 国家形象 东方大国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48-02
中国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这是构建国家形象需首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四种大国形象”,本文重点聚焦东方大国这一形象,从文化传统、国内建设、外交政策、国情分析等四个方面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寻找到新定位。
一、政治清明
政治清明,是全黨、全国人民都期待的理想图景,也是塑造东方大国的政治保障。新时期,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政态清正的新方略、新举措,反腐倡廉不仅成为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途径,也日渐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2015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70周年系列大会期间,面对媒体的采访,首提“中共没有‘纸牌屋”这一新表述。随后,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诚“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仅直面当前政治建设中的疑难杂症,而且坚定表明“我们必须顺应民心”。这与之前的表述相呼应,更加印证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于建设廉洁政治的决心和立场。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讲话中涉及国内反腐、全面依法治国等共计十余次,可见习近平刮骨疗伤的铁腕反腐,是为净化执政党的政治生态,从而进一步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最终实现政治清明的目标。
最为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将反腐败这一行动落到实处。首先,就目前本届政府第一轮任期内而言,反腐败在治国理政的若干新举措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全面完善和革新纪律检查制度和监察组织,惩处受理百余名高级官员。不论是从反腐败的巨大规模和强大力度来看,还是从四年多的持续时间来看,抑或是从落马官员的级别看,都显示出习近平在这一问题上的严肃务实、重拳反腐的态度。正如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的“反腐没有休止符,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①。习近平将“猎狐专项行动”延伸到世界各地。习近平主席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采取一系列灵活缜密的协助追逃追赃的法律法规、签署落实最大程度的双边引渡条约,致力于堵截腐败分子的出逃路径、斩断一切退路。最后,清明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塑造公正平等的经济环境。一方面,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对于经济正常运行的拖累得到局部缓解,归根结底,受益的是合法运行的市场主体和勤劳致富的普通百姓。另一方面,“猎狐2014”专项行动向世界展示了政治更加清明的大国形象,也使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产生新期待。随着市场运作、规则制定等更加透明、更加公平,进一步加快外资企业在华的落地生根。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此,也有不少国际舆论风波接踵而来,猜疑“中国是否会在十年后,抑或最晚在2050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路向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均GDP值依旧排在世界第八十八位,还没有跻身经济强国的行列中。十八大以来,准确研判当前我国发展的崭新机遇和潜在威胁,提出经济建设的短期任务和长远目标。
首先,我国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力和把握力日渐增强,稳步落实“供给侧”改革策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见成效,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预期期间内,成功避免了改革的离心力太强。其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强、深度加深、广度不断拓展,并进一步加快完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人民币成功纳入SDR货币篮子,更大程度、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市场的浪潮中,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的落地生根能力,致力于打造中国企业的品牌创造,争取到更多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国家地位。最后,由我国倡导筹建的“一带一路”“三大银行”已经开始运营,不仅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和融资渠道,而且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动力。
三、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灵魂和动力。只有吸收古今文化的精髓,才能保持中国当代文化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十八大针对文化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旨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要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宝贵资源,挖掘养分来滋养现代文明的根。习近平出访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作用,他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利于塑造文明崛起大国的理念阐述给全世界听,比如“国虽大,好战必亡”和“以义为先”。其次,习近平在外交场合善于抓住恰当机会,巧妙地向国际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理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所提倡的共同价值观有重合之处,更易于传播中国当代价值,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许。最后,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之中,进一步显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监督文化生产和管理体制机制工作要落到实处,形成敢于文化创新、善于文化创新、利于文化创新的发展环境。endprint
四、社会稳定、人民团结
社会的持续稳定、人民的友好团结是塑造东方大国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越来越将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提出囊括“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等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旨在厘清发展思路和方向,解决社会深层次的矛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公平感和享有感。
首先,习近平在国内大小会议讲话中都提到“扶贫脱贫工作是头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②,他在联合国大会上也诚恳阐述了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就。可见,这一“补短板”工作难度虽大,但是总体而言,贫困人口还是大量减少,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有利于消解老百姓自古以来担心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稳“思想根基”。其次,“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就业、住房、收入分配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这正好符合习近平所倡导的“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③。基于此,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严格保障的住房體系、团结友好的社会氛围、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教育、就医等体系,向十八大所制定的中长期社会建设目标迈进一步。
五、山河秀美
山河秀美,是塑造东方大国形象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当前生态治理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图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分析了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用制度“硬约束”来严格管控生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生态建设,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态建设良好、适宜人类居住的东方大国。
首先,将“绿色发展”理念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要求我国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绿色的政治方式、绿色的消费方式。其次,习近平积极倡导要加强国际绿色合作,融入世界“绿色运动”大潮中去,并宣告将主动承担国际生态责任,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生态建设,推进国际绿色的发展。最后,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号召各部门规划、协商、落实完善资源、生态和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应有的东方大国形象为内核,结合他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中的演讲内容,对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形象观进行深度解读和探析。从中剖析出不同于以往构建国家形象的中国表达,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新定位、指明新方向。本文尚有不足,对于习近平塑造国际形象的具体实现途径研究未尽,还望加强同传播学、国际政治学等交叉学科进行磋商。在习近平内政外交、对外传播等实践和指引下,沿着坚定的方向摸索出塑造国家形象的具体路径。
注释:
①白羽.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OL].新华网,2015-09-22.
②
习近平谈扶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01.
③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43.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