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幼儿教育中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学前阶段的教育培养,尤其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社会、学校、家庭都在致力于探索科学的培养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探索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力求对幼儿学前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基石,拥有良好习惯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并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贡献力量。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内容,因而忽视了幼儿学前阶段的行为规范,从而导致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家庭必须加大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力度,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使幼儿的心灵向着真善美的方向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1 加强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进一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尤其对于年龄尚小、认知能力刚刚形成的幼儿来说,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此,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家长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渐渐形成生活独立意识,能够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减少对家长和老师过于依赖的心理,使幼儿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比如,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使幼儿对生活习惯的好坏产生主体性认知,从而促使幼儿趋利避害,有意识地向着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以便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2]。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常常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没有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而是反复向孩子重申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忽视了幼儿感性化的认知模式,造成幼儿理解上的困难,同时难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内驱力,导致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常常针对幼儿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习惯给予严厉批评,教育方法缺乏人性化色彩,导致幼儿对教育者产生惧怕心理,更加不利于幼儿接受习惯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幼儿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子吃完香蕉以后,将香蕉皮扔得满地都是。小白兔从小猴子面前跑过,重重地摔了一跤,小白兔疼得哭了起来。她生气地对小猴子说:‘小猴小猴,你看你,不讲卫生,香蕉皮到处乱扔,害得我屁股都要摔成两半儿啦,山羊奶奶从这里路过,恐怕要摔断了腿呢。但是,小猴子心里不服气,仍然乱扔垃圾,结果森林里的小动物渐渐都不理他了,最后他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他自己。”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使“注意卫生”、“不乱丢垃圾”的思想意识深入幼儿的内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2 加强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道德情感意识在幼儿阶段已经形成,幼儿道德习惯的养成将决定孩子一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幼儿教师及家长应重视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首先,幼儿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培养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视,从而促进幼儿德、智的协调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发挥好教育者的楷模作用,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幼儿,从而使幼儿产生积极正向的思想态度。比如,幼儿教师要举止端庄、仪表得体、态度亲和、文明讲礼,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以身作则,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另外,幼儿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幼儿道德习惯的形成。幼儿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开展力所能及的德育活动,比如,帮助附近的老人做家务,组织校园劳动等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形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意识。幼儿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开展道德情感教育。比如,鼓励幼儿在公共汽车上为爷爷奶奶或弟弟妹妹让座,扶起其他摔倒的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需要帮助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4]。
3 加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形成在于幼儿时期的启发教育,因此,幼儿家长不能完全依赖正规入学教育以后的培养规范,从而耽误了幼儿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家长可以运用游戏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比如,引导幼儿复述童话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记忆能力和表述能力。或者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智力游戏,从而启发幼儿的多元思维。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幼儿的基础行为规范。比如,引导幼儿提高注意力品质、上课端正坐姿、写字横平竖直、讲话声音洪亮等等。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幼儿形成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音、体、美等才艺基础,促进幼兒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特别要加强对幼儿创新思维能力与大胆质疑精神的培养,在引导幼儿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幼儿优秀的思维品质,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各种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幼儿家长应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意识,在促进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反思,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社会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机构应转变以智育为主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烨.幼儿良好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的研究——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价值取向的思考[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8):16-17.
[2]於杏珍,罗秀美.看似寻常意最切,成如容易却艰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260-260.
[3]陈伟红.蒙学经典,塑造良好品行——浅谈《弟子规》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89.
[4]黄莹.让规则成为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保证——区域游戏中利用规则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5(2):24.
[5]魏乖珠,张瓖.幼儿园、家庭养成教育反思——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z1):484-484.
作者简介:张丽梅(1971-),女,汉族,黑龙江林口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