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琼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自觉学习,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反思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对有效教学非常有效,在这里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
一、教师要结合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也只有掌控好教材,教师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材料,因为小学生的发展有限,过于复杂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其他教学资料,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理解,就差不多足够了,如果班上有少数特别拔尖的学生,那么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给他们布置比较困难的问题让他们解决。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合理规划教学进度。
现在科技技术运用到教学中非常常见,所以一部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喜欢穿插网络中那些五花八门的知识,但其实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就无法消化掉那么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多的去扩展知识,而是要基于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管是教学的哪一方面问题,教师都要意识到要根据教材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小学数学的教学是跟着教材展开的,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另外的学习资料来教学,才能更好地把数学教好。
教师要全面理解本学期所要讲解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一学期开始行课之前,教师就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教学进度,然后在教学中才能有备无患。还有就是要留取一定备课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节课,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讲解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的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绝大部分学生学懂了所讲的知识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针对少部分不懂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抽时间给他们补习一下,额外让他们练习。
二、教师要清晰自己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数学也是一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了以后就要跟着这个目标前进。同时教师要深化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制定脱离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另外,教师要多方面研究教学、学生、教材等多方面的问题,明确课堂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
还有教师要明确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觉得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必须得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完全不管他们的想法,对他们产生的学习问题也不管不顾,直接忽略他们的其他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非常的被动,思维也得不到发展。但其实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理解透彻,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才是主体,而自己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散发他们的思维,然后逐渐拥有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小学生一般来说思维涣散,活泼好动,教师如果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生活学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设置都是和我们平常生活结合起来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当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把生活中的事例添加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来。
(二)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点教学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都是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而探究式教学就能很好的达到这一效果。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学习中来,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增加他们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教师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创新自己的传统思维,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做到教师和学生同时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
(三)情境教学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挑取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的素材,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茁壮成长。在进行一段学习后,教师要公正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这也可以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表扬那些取得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那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要多鼓励,叫他们不要失去信心,加油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同时,如果在教学中,如果有学生犯错了就要及时批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只有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才是有效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搭建适合他们学习的平台,把教学中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中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师的教学中不断实现自我,继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