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15 06:08唐长兴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

【摘 要】本文以书法基础课程为例,探索公共艺术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问题,提出团队建设、平台建设与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思公共艺术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指出应着重把握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注意艺术课程的特殊性,并突出课程建设的共享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 书法基础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 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70-02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推动着教育资源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共享,作为公共艺术课的书法基础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既是教育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与传统课堂相比,开放课程具有自由选择性和可重复性学习的优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且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特定的内容。书法基础作为一门实践课、艺术课,许多难点技巧需要反复体会,因此,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对于教师与学生都大有裨益。

一、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意义

(一)助力学生的书法学习。首先,扩大课程受益的学生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选修书法基础的学生规模不受教室容量的限制,课程建设将惠及更多想学习书法基础的学生。其次,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精品资源共享课没有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可以自主把控,从而拥有了更多时间完成书法实践。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视频与后期编辑可以把以往在课堂上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和现场性很强的书法技法技巧,转化得更加具有直观性,给学习者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以提高学习书法技巧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首先,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课程建设中,教师必须熟悉教学环节,后期制作也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更加精致准确,内容丰富并且效率更高。其次,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落后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一言堂”的单向流动模式也将难有立足之地。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精品资源共享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学生“对话式”合作互动,都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推动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首先,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课程的升级与变革,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能达到学生欢迎、同行认可、专家认证以及社会的好评。其次,基于书法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书法类课程大都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具有很好的受众基础,因而在各校公共艺术选修课中,书法基础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最后,书法基础也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因而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探索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可为艺术类、实践类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二、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容

(一)組建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靠个人不可能完成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从技能结构来说,团队成员至少要涉及书法教学、资源制作、网络运营三个方面技能,各专业教师在书法教学方面具有了扎实的技能,但是资源制作与网络运营的技能往往是专业教师的短板,因而组建团队时一方面特别强调加强成员中资源制作与网络运营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吸收资源制作、网络运营专业的人员加入团队之中。当然,从团队成员的部门分布说除了公共艺术课的开课单位,还涉及技术部门、教学管理等相关部门,从而形成团队合力,为完成精品共享资源课的建设提供团队的保障。

(二)优化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平台。共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最重要目标,而平台建设无疑是保证实现共享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使用了学校统一的平台基础,该平台课程网站主要内容有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学习指南、教学教案、授课录像、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作业习题、文献资源等。实践证明,该平台开放程度好,面向对象较为广泛,有利于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目标,对帮助培养使用者学习书法的感情、了解基本书法知识、提高书写技能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同时,平台建设特别需要注意从教材、视频、案例、碑帖等方面扩展课程共享的广度、丰富度、实用性及创新性。

(三)拓展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资源。根据书法基础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建设突出了丰富性、针对性、严谨性与地域性。首先,在围绕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展现书法技法、书法文化的各种资源,突出其丰富性的特点。其次,所用资源均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围绕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而展开,力求突出资源的针对性。再次,在信息社会中,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的资源,但也可能淹没在各种复杂的资源中而不知所措,因而需要严格筛选进入课程的资源,突出资源的严谨性。最后,考虑到学校所在地桂林有丰富的书法碑刻资源,课程建设充分关注到地方书法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将之纳入课程资源的体系,从而增强了书法学习的体验感和亲切感。

三、书法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反思

(一)把握实践课程的实践性。首先,注重精讲多练。书法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讲”,学生需要“多练”。为了实施“精讲多练”这一教学理念,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讲练的内容,注意把握讲练的策略,适时选择讲练的时机,以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讲究因材施教。兴趣是学习书法的内在动力,有些学生对某一字帖特别钟情,有些学生在长期的日常写字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动力定形,一下笔就具备某些字帖的特征,教师可以据此帮助学生推荐范本,以尊重个体、尊重差异。最后,倡导学用相生。“学用相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特别是将“实践”作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核心点与落脚点,书法的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不是课上头头是道课下无处可用。精品资源共享课书法基础始终关注以实践为核心与落脚点,全面立体地展示技法的掌握和应用过程,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二)注意艺术课程的特殊性。首先,强调欣赏与实践结合。现有的书法基础多为书法实践课,将欣赏和实践分为两门课程,不利于学生总体把握书法文化,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及课程的性质,增加部分史论与欣赏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书法素养。其次,注意技术与艺术结合。一些书法基础较多地偏重技术的把握,对其艺术性的阐释、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较为模糊,精品资源共享课书法基础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認识其艺术之美、感悟其艺术之美、表达其艺术之美,努力促成学生由“技”进乎“道”。最后,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书法基础一方面将充分关注书法课程资源的挖掘,把社会、历史、地方的书法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另一方面精心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丰富性、针对性与实用性,增强书法网络资源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得线上线下成为一个整体,构建立体型的书法学习和体验的环境。

(三)突出课程建设的共享性。首先,关注学生体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奠定了受众基础,学生们利用网络PC端与移动端作为书法学习载体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载体以不同的形式与特点为书法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和有利的平台,例如对于书法技法的学习,可以通过线上的交流,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技法视频的反复观摩,解决一些书法技法的难点。因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以此实现课程建设的共享价值。其次,满足教与学的需要。通过共享资源课书法基础的建设满足社会、学校、学生与教师的不同层面与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受益、教师成长、社会认可。最后,促进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实现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共享,通过共享资源课书法基础的建设,一方面促进学校书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凝练理念先进、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操作简易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促进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共享资源课是多种传播方式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传播情境与传播过程。因此,共享资源共享课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学资源的重组,有效地服务了高校的教学及学习型社会建设。而在共享资源课书法基础的建设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分析与解决,但其建设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成长、探索公共艺术课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荣,宋天佑,徐家宁,金祥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2]赵鲁涛,张志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创新高校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

[3]王娟,孔亮.信息传播视域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GJB164);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师政教学[2014]0027)

【作者简介】唐长兴(1965—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书法篆刻创作与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
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网络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阵地开辟的探索与研究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基于制作流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