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学生发展和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2017-06-15 22:02孔铖浩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能力教育

孔铖浩

曾从网上看到一些学生在考试或做作业的时候,由于不理解题意或者理解有偏差而造成失误的情况,例如(答案用楷体字输入,不能照抄复制的用文字说明):

▲你能仿照课文用“像”写句子吗?

翠鸟像箭一样的飞过去。

我像一只狗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无痛的)人流

△(热闹)人流

▲用下列词语造句

难过:我们家前有条水沟很难过。

你看:你看什么看!没看过呀。

▲学生:我的妈妈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妇女。

老师把“不到四十岁的”圈起来批道:“多余的”;

学生“改正”:我的媽妈是个多余的中年妇女。

▲把数倒着数写在□里。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

答案说明:把从0到10 这11个阿拉伯数字挨个脚上头下地倒过来写在了下面对应的□里。

▲计算器上的数字键1和8坏了,要计算336×18该怎么办?

再买一个计算器

▲请你描绘一下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的美丽蓝图

答案说明:先做了一个 2020 ,再在上面划上一条一条的浅蓝色斜线,就成了一个“蓝图”。

▲写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要求:1.语言简洁,词句精炼。2.故事必须以悲剧结尾。3.不限字数

嫁给我好吗?

“滚!”

▲作文 《二十年后的我》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一对可爱的儿女环游世界。突

然路旁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1]

等等。当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现在学生阅读太少,缺少课外阅读,阅读面狭窄,阅读层次浅,导致阅读能力差。

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缺少教科书以外的真正的阅读,阅读质量不高,根源首先是教育机制弊端,其次是阅读生态环境改变。

尽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存在。似乎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各种各样的频繁考试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其一。其二,认知科目(自然科学科目)太难,尤其是数学。从小学四年级以后,到初高中,数学越来越难,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认知理解接受能力,学生普遍害怕数学。然而又不得不强迫去做很多很深很难的题。总之,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鲜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甚至沉重的学习负担都使他们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固然有学生在家里读书背书的,但正如柏杨先生所说,在现代家庭里,“读书声属于恶性补习,正常教育不会逼着孩子回到家仍死啃书本。”[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商业性报刊杂志充斥文化市场,大众读物变得越来越时尚好看、越浅显易读。进入网络时代,网页逐渐代替书页,屏面逐渐代替书面。社会越来越盛行软性阅读,娱乐性阅读,快餐式阅读,读图式阅读,只看一眼的标题阅读等等。这样的阅读是轻松快意的,也是零碎浅陋的。并且很多没有价值甚至负面价值的内容羼杂在各种大众阅读视域中,鱼目混珠,使人眼花缭乱,严重影响和干扰人们正常的价值判断。人们的阅读能力下降。对需要思考、需要靠想象力补充的文字阅读,忍耐力越来越差,离真正的阅读越来越远。真正的阅读是挑战未知,需要“俯而读,仰而思”,需要耐心和毅力。广大学生课余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被动阅读,能有收获几何?又哪会有沉甸甸的收获?诚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所说:“别的沟通思想的媒介……没有一件能有读书那样深刻而持久的效果,没有一件能带给我们如读书那样广泛的感情和知识。”“在启发人智上,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3]

学生只有课堂上、课程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其学习、成长乃至一生发展所需要的阅读,必须通过学校之外的足够的自我阅读来补充完成。关于这方面,近现代先贤大儒有谆谆教诲焉。如梁启超1922年在给青年学生所做的《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说道,学生专靠“贩卖知识杂货店”的学校教育是达不到“学做人”的目的的,学会做人要具备的“三育”——知育,养成判断力(不惑);情育,养成普遍人格(不忧);意育,养成意志力(不惧)——情育、意育,学校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知育,也只有所谓常识和专门知识,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也没有”。他殷切希望学生“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自觉在“三育”上下工夫。他说:“我盼望你(们)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4]再如梁漱溟先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说:“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梁漱溟先生的“自学作始于小学时代”,从阅读课外读物《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开始,以“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为用心之根本,一贯致力于自读自学,学问“无师自通”。他自说:“环境好,机缘巧,总让我自主自动地去学,从没有被动地读过死书,或死读书。换句话说,无论旧教育(老式之书房教育),或新教育(欧美传来之学校教育),其毒害唯我受的最少。”[5]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道德、知识和能力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对社会有用、与社会和谐的人。作为学生特别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读好课外书,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不但有助于拓展知识领域,而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尤其是经典著作。“……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你要涵养你的性情、增长你的智慧、提升你的眼界、增进你的道德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6]一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够适应社会的生活,并为社会所接纳。否则很难健全地存在于社会。与社会的适应与协调已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就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我們坚信,学生加强阅读,坚持读好书,多读书,必定终生受益无穷。阅读对于人的发展和人生的作用怎样估量都不会过分。而阅读能力的养成,根据海外有关阅读的“马太效应”的研究,则是越早越好,学生早期获得阅读能力对后续学习和学业意义非同寻常。

“马太效应”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拿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反之亦然。

将“马太效应”运用于教育领域学生阅读方面的研究表明,学生能否早期成功获取阅读能力将对以后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早期成功获取阅读能力,通常会导致作为学习者成人后的成功;而如若没有在头三、四年中获得阅读能力,将可能造成长期的学习上的困难。儿童在开始阅读方面的落后,也将增加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后来,当学生需要“从阅读中学习”,其中开始阅读落后的学生这才学习阅读,他们的阅读困难不但会造成语文学习的问题,还会同时造成学习大多数其他科目的问题。这样,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会逐步下降,并进一步在学业上落后,跌幅会比同龄人越发增高。

一项针对美国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无法进行流畅阅读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成为高中辍学者的可能性是那些能进行流畅阅读的学生的四倍。小学三年级是美国学生从“学习如何阅读”过渡到“通过阅读去学习”的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能进行快速、流畅阅读的孩子到了小四会进入“学习低迷期”。当流利的阅读者从书本中大量吸收新知识和新单词时,阅读能力差的同学们可能会开始逃避阅读以降低自身的挫折感。于是乎恶性循环开始了:学校的作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熟悉更多“书面语”(文学、抽象名词和技术用语)——这些必须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而获得的能力。与此同时,科学、社会研究、历史,甚至数学越来越依赖于对上下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在这些科目也开始落后。小学三年级阅读能力上小小的差异将导致未来学业发展上巨大的差距。所以,有关人士提醒,那些还没有准备认真读书的孩子,在暑假没有好好读几本书的孩子,很可能会错过小学三年级这一阅读的里程碑。

有研究做过估计:中年级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年约可读到十万个词,而一般的同学可能读到一百万个词,至于求知欲更强的同学一年可能读到一千万个词,甚至更多。拥有较多词汇的学生可以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获得新的语言经验和词汇,亦可在教室以外的场所进行阅读活动,不会受限于只在教师的协助下才能阅读。如此滚雪球般的交互影响,将导致不同阅读能力者在学习的机会和成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要之,学生阅读能力愈高,对词汇和世界知识的增长愈快愈多,这结果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两者良性循环;阅读能力愈低,词汇和知识的增长愈慢愈少,这结果进一步妨碍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恶性循环。于是两者在语文能力、对世界的认识等智能上的表现,差异只会越来越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始终无法修补。如果教师和家长对能力落后的儿童抱持观望,期望其阅读能力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赶及,这种想法实在不切实际。

如何摆脱“马太效应”的误区?有的研究者指出,马太效应也有好的一面:适时的干预性措施可以扭转方向,将一个可能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的发展。有的提出留级,有的提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还有的研究者指出,对于那些看起来吓人的预测,也许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沮丧——这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既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将孩子的学业生活拉倒一个正确的轨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开卷有益。最重要的是及早采取行动。阅读问题不是假想,它自己不会消失掉。阅读能力到底有多重要,到底有多大的潜能,我们想象不到。我们唯有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提供一切可能让孩子去阅读!

注释:

[1]笑多了不怀孕——你不要做一个抠门的人,门会烂的[EB/OL]. http://yuanchuang.kandian.360.cn/api/html/3700369594.php?dtid=3700368901&did=1101425167,2015-09-18.

[2]柏杨:《柏杨谈女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3]安德烈·莫洛亚:《书卷长留伴一生》,张建:《大学语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48-150页。

[4]梁启超:《梁启超清华大学演讲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

[5]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6]王财贵:《儿童经典导读推广讲座(代序)》,山东省潍坊第八中学校本教材:《道德经》,2006年版,第1-16页。

参考文献:

[1]周其星.寻找真正的阅读[N].中国教育报,2013-4-15.

[2]马太效应……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EB/OL].http://zhan.renren.com/h5/entry,2012-04-18.

[3]马太效应: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如此重要[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50204/n408510723.shtml,2015-02-04.

[4]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能表現[J].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96(2007),32卷3期:1-16.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能力教育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探析高校奖励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