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与私德,一个都不能少

2017-06-15 19:55王媛媛宋超
人民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私德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媛媛+宋超

【摘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对于公民的基本要求,在长期的践行过程中,社会注重公德对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忽视了私德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因此,提高对私德的重视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会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础;只有重视整个社会的私德建设,将私德与公德置于同等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私德 公德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德”是源自社会公众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是指社会个体的品行和道德。“德”可以分成公德和私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相比之下,私德的地位被忽视,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构建。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进行相应的研究,試图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社会道德建设中“私德不利、公德难显”的尴尬处境。面对这一难题,不仅要提高社会成员对私德建设的重视度,更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社会公民能够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道德建设则强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要求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严守道德。道德建设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形成,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核心价值观中个人价值的体现则集中于私德方面,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公私并举”,将社会公德和私德置于同样高度,以此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逐渐形成,是我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达成的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道德建设是我国长期推崇并坚持开展的社会活动。相比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倾向于一种抽象的形态表达,而道德建设则是一种具体化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赖于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建设加深社会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需要借助教育宣传让公众知晓,更需要以道德建设方式让公众在生活中践行。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德也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私德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我国的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仍存在“私德不利、公德难显”的尴尬情况。

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社会公众对于公德的遵守更加注重,但对于私德则存在认知缺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国也始终希望提炼出一种统一的社会价值,希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道德建设。在这种观念下,私德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会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础。私德建设理念不被重视,社会公众忽视内心的道德判断、社会公众缺乏责任担当,私德培养意识薄弱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私德缺失的外在表现,只有重视整个社会的私德建设,将私德与公德置于同等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实现。

坚持德法相辅,维护传统美德

传承道德理念,守住心性良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需要传承良好的道德理念。一直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注重主体性和道德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私德的重要性随处可见。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时,应该将经典的道德理念进行传承,通过道德传承来提高对私德的重视程度。此外,守住心性良知也是注重私德的一种表现,心性良知是自己内心道德的一种评价标准,社会公众只有能够在内心中遵守道德,守住心性良知,才不会为自己的私利而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因此,传承道德理念,守住心性良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培养责任意识,注重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一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重点,社会公众在社会生活中要考虑个人利益,但更要考虑到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只有将私德和公德同时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实现。只有社会个体能够尊重真实的自我,能够尊崇自己内心的感悟,既遵守私德,又遵守公德,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培养责任意识,注重担当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弘扬和谐文化,消融矛盾冲突。中华民族一直都以和谐文化著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维持社会和谐,保障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私德并非仅关注个人,也关注一个个团体的和谐共处,在遵守私德的情况下,社会团体之间的摩擦会逐渐减少,相应的矛盾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社会中的团体都能够和谐共处,更多的集体组织都会变得和谐稳定,社会自然就会趋于平稳。由此看出,私德在调整人际关系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私德的影响下,社会团体间也能够和谐共处。因此,弘扬和谐文化,消融矛盾冲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私德建设的重要基石。

坚持德法相辅,维护传统美德。道德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但仅依靠道德准则并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决定性作用。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标准,在社会生活中以强制力对公众进行约束,一旦社会公众中出现极度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现象,法律将以强制手段要求个体尊重社会准则、遵守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利用道德标准,又要以法律为武器,通过两者的结合对社会个体进行有效约束。私德和公德都是道德建设的关键,而道德建设需要法律武器来保驾护航,比如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将“常回家看看”纳入其中,就是以法律保护道德的典型案例。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内容,社会和谐稳定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这种强制性手段,更需要借助道德建设这种柔性方式,坚持德法相辅,维护传统美德,提升社会成员整体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

(作者单位均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注:本文系南通大学2016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契合接口研究”(项目编号:2016GJ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

②朱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性与现实性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20期。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私德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