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荣
[摘 要] 城镇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力难以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受城镇化水平整体滞后的严重制约;城镇化资源聚集能力不强。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是: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结合当地农产品优势和特色,实施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业人才的结构性缺陷;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B
一、前言
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镇社会逐渐转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要想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缩小城乡经济社会的差距,促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核心作用在于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村。同时有利于统筹城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转移多余的农业人口进入小城镇,城镇化水平得以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解决新时代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家鼓励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极大有利条件,农村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之国内产业转移,城镇居民数量逐渐增加,加速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发展产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契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二、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
农业产业化是以整合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为组织形式,以主导产业为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对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城镇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生产基地的集约化和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撑,彼此之间相互依存。采取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现代产业化生产方式,对人员素质,管理规范化要求高。生产资料的集约化使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排斥了低素质劳动力,迫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方式转移,在获得一定经济补偿后进入城镇居住就业,从而推动了城镇的形成。
(二)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必然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剥离出来,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得到了促进,提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广阔空间。此外,进入城市的农业人口,提高了生活质量,城镇化进程得以进一步推动。另外,农村城镇化也必须以显著的农业产业化成果为支撑。农村城镇化集聚了的各种要素资源,是打造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的必要条件。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城镇化起主要支撑角色,一是农业产业化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中逐渐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农业的产业化为农村小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商业交易的商品供应的需求,从而促进小城镇进一步的繁荣。二是高度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导致非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空间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叠加等因素,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城市化。
三、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面临突出的问题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城镇化推进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耕地资源紧张,城镇化盲目扩张等问题。农地产权的明确界定难、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協调发展的影响力难以发挥
在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中,两者发展不对称、不协调,忽视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内生机理性。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布局不科学。国内各地区虽然逐渐建立了产业集聚区,但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不科学带来规模化效应差,生产加工范围窄,产业链条短。二是简单地规划和发展小城镇建设,缺乏配套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乡镇企业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三是小城镇产业的人口吸纳能力弱。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和产业转移缺乏依托,导致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受阻。
(二)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难以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状况难有起色。我国城镇化规模小且分散、发展水平低,难以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小城镇财政收入全部投入行政支付也难以维持正常性开支,小城镇人均行政管理成本高,城镇化水平低、规模小,经济积累有限,促进产业化的财政支出困难,城镇化的聚集效应难以显现。城镇严峻的就业状况和相对狭小的就业空间,使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的劣势更加突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受城镇化水平整体滞后的严重制约
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处在徘徊之中,土地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土地难以集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被严重阻滞,最终难以发挥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
(四)城镇化资源聚集能力不强
由于农业工业化的支撑能力弱,城镇化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欠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欠缺,发展后劲不足。运行机制有待改进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与农户利益分享制度欠缺、关系松散、业务流程规范性程度偏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技术含量低,对周边产业的拉动差,出口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一致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功能:一是服务升級功能,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流通贸易功能,农业转移人口从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的贸易提出进一步要求,农业产业化对产品的销售贸易环节管理更加现代化;三是加工功能,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利用现代的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智造”技术含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战略方向。
(一)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镇盲目扩张。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要积极妥善予以解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打破城乡居民身份壁垒,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状况,政策上继续强农惠农富农,生产要素要在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改变单一靠政府投入的格局,建立包括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的多元投资机制,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
(二)结合当地农产品优势和特色,实施区域布局规划,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
一是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节省分散经营成本,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产业结构,发挥城镇体系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城镇布局要科学规划,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人才聚集等因素,以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为基础发展支柱型产业。形成有层次的城镇体系结构,各个城镇要发展支撑产业,健全城镇功能,发挥城镇体系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业人才的结构性缺陷
广大农村虽然存在着巨大的适龄就业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劳动技能缺乏,与城镇就业岗位要求不符。从长远看,成为城镇化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减少农村人口,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到城镇,推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同步快速发展。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工作。提高其教育质量,农村人口综合素质需大幅度提高,实用的技能型人才需大量培养,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赖以依靠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农村教育、科技、经营、卫生、生产、金融等多方面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使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与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适应,推动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改革农村的产权制度,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农村方面,改革农村现有的产权制度,进城的农民可以转让或者出售其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取得定期的土地财产的收益权作为进城就业的保障,推进城乡统筹缴纳养老、医疗等保险,农民进城就有了基本的经济基础。城镇方面,健全城镇的土地利用制度,使农民享有土地作为财产的所有者的收益权。当农村土地由农用转为其他用途时,将其土地的增值收益返还给农民。积极采取股权合作,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为股份参与城镇开发,使土地作为一种资产投资使用,农民能够得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
五、结语
缩小地区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等是我国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新时代下我们要统筹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参 考 文 献]
[1]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7(8):27-30
[2]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
[3]李晓菊.河南省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