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2017-06-15 14:52刘学灵李翔徐联李劲松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腹肌腰背腰椎间盘

刘学灵 李翔 徐联 李劲松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000)



运动疗法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刘学灵 李翔 徐联 李劲松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000)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粗针深刺治疗,观察组在粗针深刺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方案。按照腰痛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评分分值及治疗21天后改善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粗针深刺治疗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研究其远期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评分分值对比高于对照组,治疗21天后改善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针深刺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复发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能减少中青年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粗针针刺治疗次数,提高粗针深刺治疗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 粗针深刺; 中青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或LDH)是引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呈增长趋势。此症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男女比例为4∶1[1],其中以L4~L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2]。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感觉异常(疼痛、麻木、沉困、酸胀)以及腰部活动受限[3]。研究[4]发现LDH患者有明显的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及抑郁症状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早期干预配合科学的康复锻炼对于LDH患者愈合改善情况有积极意义[5]。因此,本研究在开展粗针深刺治疗新技术同时对中青年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生活行为习惯、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综合护理行为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疼痛门诊、中医科住院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9.05±0.64)岁,病程3d~3年,中央型突出者9例,中央旁型(外侧型)突出者31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7±0.62)岁,病程3 d~5年,中央型突出者7例,中央旁型(外侧型)突出者33例。纳入标准:(1)年龄25~60岁。(2)所有患者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有关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只能是L4-L5、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排除标准:(1)排除LDH急性发作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2)治疗过程中神经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出现截瘫的患者。(3)精神疾病不能耐受刺激者。(4)合并有血液病、凝血障碍,严重高血压,糖尿病。(5)腰骶部或其附近有感染、肿物,或者畸形。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椎间盘突出部位、分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李翔等[7]粗针深刺治疗: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主穴华佗夹脊穴、腰眼穴。单侧腰腿痛者,取患侧;双侧腰腿痛者双侧均取;次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次髎、环跳、承扶、委阳、阳陵泉、承山。主穴每次必取,次穴根据个体情况辩证选取2~4个穴位,所有针刺均不留针,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针后嘱患者去枕卧床休息,3d治疗1次。住院期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的早期干预,措施如下。

1.2.1.1 急性期行为方式干预指导 坚持卧硬板床静卧休息,有条件者绝对卧床3周以上,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使膝、髋略屈曲,侧卧位时也注意此要点。限制活动,下床时腰围保护制动腰部,3周后起床。使用腰围3个月,腰围的规格要与腰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上缘,下缘至臀裂以下;在睡眠,休息及不痛或轻度疼痛时,要适当摘下腰围休息;腰围佩戴后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的活动。一般以完成正常的日常的生活及工作的活动为度。半年内不屈腰,不负重,不做中等以上体力活动,减少活动便于恢复。急性期避免旋转腰部、在不加重患者主观自觉症状的情况下,鼓励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

1.2.1.2 急性期接受粗针治疗期的心理干预 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和急性发作常常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担心倒床不起,易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惧心理。因此,对患者做好早期心理干预,关注、关心、疏导、耐心讲解疾病诱因、治疗、预防复发方法;介绍坚持体育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的重要性、缓解其不良心理刺激,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介绍成功案例,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

1.2.1.3 纠正、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科学研究[8]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抬重物时注意护腰,在搬抬扛重物时量力而行,不可在负重情况下做扭腰动作[9];应先下蹲,然后再起立保持腰部伸直。尽量避免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体位,站立位适当做双臂上伸和蹲体动作;长时间坐位,除坐姿端正和经常活动下肢外,工作1 h后应休息10~20 min,适当活动一下身体;当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120°时,可使腰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在腰部加3 cm厚的依托物可使腰椎间盘压力进一步降低。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体离开床面,坐位起立时,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

1.2.1.4 培养良好的健康锻炼习惯 每周至少2~3次有氧运动的锻炼。常见户外运动:游泳、太极拳、健美操等,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脊椎正常生理曲线。

1.2.1.5 饮食 指导饮食富于营养、清淡、易消化,补充高蛋白、高钙食物,吃新鲜水果、蔬菜,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因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压迫引起活动受限和强迫体位可能部分影响局部骨组织代谢,虽不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数[10]。但中青年早期引起高度重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生活行为方式早期干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和治疗医生共同制定以运动为主导的个体化综合护理行为干预方案。采取责任护士集中组织1~2次生活行为方式教育、指导。重点介绍坚持体育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重要性及迅速缓解不适的成功案例、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文字打印成册、制成图片、直观易学;康复师亲自示范、进行腰背肌、腰腹肌训练方式指导;根据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自身功能受限的情况、患者耐受程度、意志力强弱设计腰腹肌、腰背肌训练项目,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健康的运动方式。腰腹肌、腰背肌锻炼需同时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2.2.1 腹肌等长收缩 仰卧位,上身向前抬起用力,不引起脊柱动作,下肢微屈曲以方便腹肌发力,每次持续30 s;腰背肌等长收缩:仰卧位,上身用力压床,只是腰部用力,每次持续30 s。

1.2.2.2 同时锻炼腰腹肌的锻炼方式 腰背肌仰卧蹬车:仰卧位,曲髋、曲膝、抬起一只脚朝前上方蹬出,慢慢放回,换另外一只脚重服同样动作、形如空中自行车15~20次。

1.2.2.3 直腿抬高治疗法 取仰卧位,患侧曲髋、两膝关节弯曲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将膝关节伸直至充分牵拉,反复伸膝数次。此过程用力柔和、切记粗暴,疼痛则停止;然后在曲髋的基础上作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外展外旋3~5次,最后用两手掌小鱼际叩击患者腰臀大腿后方。治疗后用腰带扣住,平卧休息,保持时间10~15 s,要求0~20次逐渐增加角度和时间。

1.2.2.4 腰背肌、腰腹肌同时锻炼方式 仰卧位腰背肌锻炼最常用五点支撑法[11](急性期开展床上训练):2~5 min/次、2次/d。1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法:仰卧位,头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4~6 min/次,2次/d;患者仰卧、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曲宽、屈膝(90°)、双下肢并拢,然后做挺髋动作,使身体成拱桥形状;俯卧位腰腹肌常见是飞燕点水法,俯卧位、两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抬起伸直的双下肢及抬头挺胸双手后举,每个动作可循环反复练习10~15 min/d,注意配合腹式呼吸。

1.2.2.5 直立位腰背肌锻炼 连续向后退步(倒走)[12],该方式适合于患者双下肢承重无不适感时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

1.2.2.6 医生被动手法调理与患者主动按摩相结合 康复师在患者腹部取腹募穴、背部背俞穴手法按摩;孙庆等[13]认为,行腹部推拿的同时再施术于背俞穴以俞募相配以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脉之气的功效;教会患者自己取环跳、阳陵泉对穴;委中、承山对穴按摩;采用指压、按、揉搓、点打法相结合。

1.3 观察指标

1.3.1 腰痛评分 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系统(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14],内容包括:(1)主观症状9分,腰痛、腿痛或麻痛、步行能力各计3分。(2)客观体征6分,直腿抬高、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各计2分。(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14分,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坐1 h、举物各计2分。(4)膀胱功能:正常功能为0分,轻度异常-3分,重度-6分。记录各项评分,计算总积分,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计算改善指数。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腰椎JOA评分变化及治疗第21天后改善指数。

1.3.2 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粗针深刺治疗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出院后1年内随访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粗针深刺治疗次数、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治疗21 d后改善指数比较±s) 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相同时间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致使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LDH患者存在腰背肌和腰腹肌的减弱,影响了腰椎的稳定性,是腰腿痛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15]。本研究发现,对腰椎深层肌肉的粗针针刺松懈,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失衡,减轻椎间隙压力。同时,早期生活行为方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绝对卧床休息,坚持硬板床休息可以解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加速炎症消退和核缩,消除疲劳,提高疗效;腰围及支持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作为一种劳动保护用具,保护腰部免遭再度损伤,掌握腰带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时间,达到腰部制动、减轻腰背部肌肉的劳损,使腰椎曲线保持较好的状态。

运动疗法干预包括健康锻炼意识形成、运动行为习惯养成及腰腹肌、腰背肌功能训练。使用制作简便、图文并茂的锻炼项目、结合示范指导,达到患者掌握要点,可自行练习,同时发挥家属的督促作用,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易于理解和记忆。尹晓萍等[16]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最重要的康复手段应该是积极而主动的腰腹肌、腰背肌功能训练。腹肌、腰背肌力量保持适当的平衡才能维持良好的姿势及保持腰椎的稳定。腰腹肌、腰背肌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反应性和强度;纠正脊柱内外平衡的失调代谢,提高腰椎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同时,腰腹肌、腰背肌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腰臀部及下肢等部位的血液循环,流向肌肉使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炎症释放的致痛物质(如组胺等缓激肽等)代谢,消除局部肿胀,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17]。文中提到的飞燕式、五点式可锻炼腹肌和肋间肌,从而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增强腰椎负荷能力。另外,腰背肌功能训练方法具备简便安全、费用低、患者治疗痛苦小、节约治疗时间等优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以骶髂部、大腿外侧、小腿外侧筋脉病变为主要表现和筋脉拘急、辗转困难。《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环跳穴下为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的投影,临床上选取环跳、阳陵泉对穴、委中、承山对穴点穴按摩,采用指压、按、揉搓、点打法相结合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放松肌肉[18],缓解肌肉筋挛,改善腰臀部及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此方方适合于患者休息时轻松采取的康复方式。具有辅助功能恢复和缓解主观不适症状作用,舒适感好。

综上所述,要使患者尽快的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必须教育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时给予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并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并督促其持之以恒地训练。尽早开展运动方案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同时缓解焦虑不安及抑郁丧气不良情绪,减少粗针深刺治疗次数、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长远可减少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在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中,部分患者症状消失后未继续坚持、依从性差,复发率较高。但LDH患者长期生活行为依从性差、不良行为易反复,如何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教育、提高大众早期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识及健康宣教方法是未来专科关注的方向。

[1]仙晋,王玲,杨佃会.治未病思想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策略[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264-265.

[2] 李铭.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之浅见[J].中外医学研究,2011,14(3):36.

[3] 苏克红,赵勇.综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1-82.

[4] 蔡太生,周浩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积极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48-2749.

[5] 尹德龙,程鹏,范震波,等.早期干预对腰椎间盘突症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量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3):1153-115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2:214.

[7] 李翔,文荣学,杨明高,等.粗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87-1489.

[8] 郭波.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06.

[9] 王永红,候智.整体调衡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03,24(3):169-171.

[10] 何卓凯,许乙凯,邱维加,等.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7,28(12):1966-1967.

[11] 唐穗香,陈桂莲,黄各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腰背肌功能锻炼程度的调查.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5):128-130.

[12] 刁海静,张建华.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1-1682.

[13] 孙庆,张树津.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44.

[14] 李士春,郭昭庆.评分系统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12):758-759.

[15] 张启福.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综述[J].颈腰痛杂志,2008,29(5):477-480.

[16] 尹晓萍,张德元,伍智红,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与非手术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94-94.

[17] 张建波,朱鸿飞,禇立希.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早期介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82-385.

[18] 冯立来,徐艳艳.“冯氏一针”经络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J].中国针灸,2015,35(4):405-406.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Liu Xueling, Li Xiang, Xu Lian, Li Jinsong

(ChongqingFulingDistrictPeople’sHospital,Chongqing408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Method 80 cases of lumbar disc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both with thick needle deep acupuncture treatment.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exercise program on the basis of thick needle deep acupuncture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low back pain (JOA), the scores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eventh days, fourteenth days and twenty-first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improvement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number of needle penetration, average length of stay,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long-term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JOA scores were improved for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of seventh days, fourteenth days, twenty-first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index 21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in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P<0.05). The number of deep needling, hospital sta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P<0.05).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earl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ick needle deep acupuncture treatment,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Exercise therapy; Thick needle deep acupuncture; Young and middle-aged; Lumbar discherniation; Nursing

重庆市涪陵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FLKJ,2013ABB2092)

刘学灵(1968-),女,本科,重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老年中医,康复护理

李翔,E-mail:582509071@qq.com

R473.3,R681.5

A

10.16821/j.cnki.hsjx.2017.12.005

2017-02-28)

猜你喜欢
腹肌腰背腰椎间盘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大笑多少声能笑出腹肌?
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
杨烁:不只有酒窝、腹肌,还有一些“孩子气”
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