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捷
好作文,不是简单夸出来的
◇何 捷
有一种观点比较流行:好作文是夸出来的。只要给予儿童奖励,只要夸奖小孩,必定能促成好作文诞生。真是这样吗?
为了激励儿子写作,我给他设定了奖励措施。他非常喜欢乐高,于是奖励更多和乐高有关:要么是累计积分奖励乐高,要么是单次表现突出奖励玩乐高时间。我还经常勉励他:好好写,乐高马上就是你的啦。我期待着他写出我们双方都满意的作文,但结果让人意外:即便积分累计到了即将奖励的时候,他的写作热情依然没有明显提升,写作质量也毫无改观。开始时有效的那股劲不见了。我降低积分累计的目标值,让他尽快实现心愿,但依然不见起色。
奖励,是否有效?夸出好作文来,是不是神话?值得思考。
联想到日常课堂教学,当儿童写出一篇精彩的习作时,哪怕其中仅有只言片语值得欣赏,教师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奖:“真棒!”“太好了!”“精彩!”“妙语!”……简单的夸奖,是教师最常用且最擅长的现场评价方式。其实,在每一个教学现场,我们都没有追加关注:这样的夸奖是否带来实效。我们习惯根据经验判断“会好起来的”。有时候,我们更希望在集体写作中,通过夸奖产生竞争效果,让儿童写作创意无限,精彩纷呈。但至今我们还没有系统、严密的实验予以验证。
《课堂创造力》这本书中记载了由美国心理学家做的相关实验。本书的作者阿兰·乔丹·斯塔克,是美国东密歇根大学教师教育学系的教授。他原先是小学老师,现在为专职的儿童教育研究学者。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学说有了与一线教师相同的经验色彩,同时还有学理依据、实验数据支撑。书中,他直接阐述了经由实验得出的观点:评价,直接扼杀了创意。如果写作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表达的创意,那么简单的鼓励将让创意荡然无存。
书中用实验证明:支撑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决定学习效果的是“动机”。内部动机就是创造力的原动力,非常有助于创造力的产生。而带有极强控制性的外部动机,则容易损伤创造。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创意是写作的灵魂。儿童写作的创意仰仗个体写作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的强或弱,通过写作达成的交际、交往的意愿的强或弱,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效果。我们要把孩子写作的注意力更多地放置在写作本身,而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上。
“为了得到表扬”原本也并非坏事。但长期如此,习惯如此,会形成隐蔽却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写作认识的偏差。为了获奖、表扬而写的作文,本身写作的意图就扭曲为“讨好”“取悦”“迎合”等。所谓“教学不当产生假、大、空作文”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我知道,大家内心早就习惯给小孩鼓励、夸奖,已经认定这是有效的。我也知道,作文写就后,不做任何评价或者给出差评,更是杀伤力巨大的错误做法。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才有效呢?
尽量减少“做得好”“写得棒”“你可以得到一块面包”这样的确定性、终结性的评价,改变成“描述性”“指示性”的评价,让评价带来写作主体的思考,以评价再次激活写作的内部动力。
举个例子说,与其表扬儿童“写得好”,不如告诉他:“我今天看到你的作文模仿了课文中的句式。这样的模仿是有效的方法。除了本次写作这样做,其实,你可以更多地用在别的作文中。”在这句评价中,教师首先描述自己的所见,与儿童进入到了同一事件中。紧接着教师对儿童写作中运用的方法表示认同,这是对“方法”的认同,而不是停留在对本次写作已经完成的“结果”的认同上。描述教师自身的体验,带给儿童信任感,让他发现评价者是关注自己的;认同方法,指引儿童也关注作品本身,关注“怎么写”。最后,教师指示“今后你还可以这么做”,让被评价的儿童看到可行的方向,拥有可发展的空间。
“置换型”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策略,能促进儿童创意的生发。
当儿童写出作文且让人感到欣喜时,评价中可以给予他“空间置换”的权利。例如,当一个孩子写出好作文时,可以告诉他把作文张贴在班上,让更多人去欣赏。将简单的物质奖励置换为另一种时空权限,潜意识中就是引导儿童继续专注于写作本身,激励带来的结果,依然服务于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有一种“置换”更让人感动且极为有效。在作文创意让人非常欣赏时,可以鼓励其将文字输入电脑,在教师的博客或者班级公众群中发表,或者推荐给报刊。发表也是一种评价。这种评价代替了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定论评价,置换成另外的“展示空间”“展示方式”的变化,同样也指引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字本身。教师的博客带来的信任感、安全感无疑是最具实效性的,教师与作者产生“共情”作用,表示“我完全认可你”“我的空间允许你进入”。让其在集体的关注下呈现自我,也能促进作者本人对作文质量的关注,促发修订行为的自觉性。“好东西才分享,不够好的要修改。”发表后,个体还要争取推广、分享、解释、说明,努力做到“下一次继续发表”。在“观众效应”作用下,一切的激活都指向写作者,因为他发现要面向最为熟悉的“大众”,不能马虎,需要不断努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教学就好像农夫播种种子。儿童写作就像一颗种子,教师就像农夫。农夫不能期待对种子说 “你长得真不错,你长得好看”,就带来种子的成长。农夫要想办法让种子的内部发生变化。外部的改变,终究要促动内部动机才能生效。所以,请不要以为,作文就是简单夸出来的。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