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梁,秦雷雷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2.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 100191;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5)
DEA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王以梁1,2,秦雷雷3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2.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 100191;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5)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绩效评价成为更多人研讨的话题。就业质量和就业绩效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估,难以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文章在统筹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分为投入和产出两类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就业绩效的指标。
就业质量;绩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
王以梁,秦雷雷.DEA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3):88-96.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质量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府管理部门也从追求单一的宏观就业总量提升,向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及绩效的全面提高转变。因此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从中选出优秀典型和后进,以长补短,以评促改,使毕业生就业能有恰到好处的政策保障和机制推动,是当前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 国外就业及绩效评价现状
国外比较关注劳动者的“工作质量”或者“劳动生活质量”[1-2],早在20世纪美国联邦生产力委员会首次提出“劳动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的概念,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也提出“体面劳动(Decent work)”实际就是就业质量的反映,2000年欧盟也提出了“工作质量(Quality in job)”的概念。Schroeder在2007年提出高质量就业(High-quality employment)就是“个人在具有挑战性的综合环境中既能获得满意的工作又能获得谋生所需的收入的能力”[3],然而国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却较少[4-5],对就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未见相关论著。
在实践方面,各类大学就业排行榜对学校的声誉和招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美、英等国虽然在国家层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很少有硬性要求,但高校对就业都非常重视,舍得投入。美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和评价不仅包括就业率,还包括就业途径、就业层次、就业环境、单位性质、薪酬水平、工作稳定性、满意度以及与专业的相关程度等多项指标[6]。美国高校还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就业率也被细化为全职率、兼职率、经济原因就业率、非经济原因就业率等[7]。多方面的指标全面反应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全面满足政府、高校、学生、社会、家长等多方的参考需要。
英国通过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安排来保证就业统计的真实性。该国法律规定高校每年要递交一份关于学生就业状况的报告书给高等教育统计署,英国还在国内所有大学开展一个常规的对就业数量及就业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毕业生去向”调研项目,覆盖面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通过“毕业生水平就业”评价就业工作质量情况并且接受独立机构审计,此数据还会成为各类排行榜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8-9]。
日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由主管国民福利和就业问题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部门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自我分析及对企业的研究。日本高校就业率统计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学校进行统计汇总,上报厚生省及文部省;另一种情况是由一些机关或新闻机构,通过咨询公司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主要公司和一些学生进行抽查,了解各个就业单位与学生已经签订意向书的情况,给出整体就业情况[10]。
(二) 国内就业绩效评价现状
目前国内大学生就业评价严重依赖就业率这一个指标,评价指标单一,无法全面体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国内学者已充分意识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评价应从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方面进行。因此,许多学者在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分析计算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部分第三方评价机构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而对就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相比而言则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就业绩效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影响就业绩效的因素和就业绩效的评价。在就业绩效的内涵上,陈宏军、李传荣、陈洪安认为就业绩效不仅仅指就业结果,还包括就业过程,所以应该从就业成本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1];陈小云认为就业绩效应从组织和个人角度分别进行审视[12];张维香、倪涛涛、焉钰也认为就业绩效不但包括找到工作的满意度,还包括就业过程的顺利与否[13]。在就业绩效评价指标方面,郭俊胜最早对外商投资的就业效益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14];杨春把就业率、考研率、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率和毕业生平均起薪水平作为评价就业绩效的指标[15];廖志成则认为就业绩效包括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工作满意程度和发展空间等[16];王苑认为就业绩效包括过程和结果,即就业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结果[17];伍满桂、吴道友、文晓凤认为就业绩效可从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两个方面来衡量,获得就业机会的顺利程度即为获得绩效,工作后能否持续并获得工作的满意度即为持续绩效[18];王大成、张娴初也认为就业绩效应从行为和结果两个维度进行评价[19]。在影响就业绩效的因素方面,王苑认为环境因素、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对就业绩效产生影响[17];彭剑、陈红艳认为职业能力、求职强度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绩效的主要因素[20];沈晓梅、谢莹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因素,即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和就业环境,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对策[21];宋丽丽采用了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测量了大学生就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个体特质、就业能力、外部环境和校园环境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绩效[22];王丽萍、谢小凤也采用了相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学生就业绩效的影响因素[23]。国内在就业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非常少,王春枝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专门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益[24]。
通过文献梳理,在就业绩效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对就业质量及就业绩效的内涵及外延研究不够,还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国外研究注重工作群体的就业质量,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缺少关注,在实践上则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的研究则在逐步深入。通过对就业质量及绩效的深入研究,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就业绩效能够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成为多维度、全方位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二,就业绩效量化评估方法还有待充分深入研究。就业绩效的衡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评估,如何将投入和产出、过程和结果等各种指标转化为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目前需要慎重思考和研究的一个方向。
鉴于以上两点,确实有必要对就业质量及就业绩效的外延、内涵进行研究并构建相应的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将多维目标综合为一个指标来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高低。
(一) 就业质量及就业绩效的概念
就业率一般指毕业生就业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从数量上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数量维度的一个方面。就业质量反应的是质量状况,是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要考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结果(包括就业布局、流向、结构和供需契合度等方面),也应考虑就业工作的过程。绩效是个管理学术语,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通常指组织或个人在资源、条件和环境既定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出色程度,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绩效投入指的是人、财、物等物质资源,或组织文化、个人情感、情绪等精神资源,产出指工作目标在数量及质量方面的完成情况。就业绩效则是就业管理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是评价就业工作目标达成的效果及效率的指标。
(二) 就业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目前,国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计算方法和发布渠道,甚至没有公开的监测主体公布的评估结果。因此,建立一套综合和科学的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政府、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等各种利益相关方,结合就业绩效的内涵及外延,构建出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投入类和产出类两大类指标,详细内容见表1、表2。
表1 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的投入类指标
表2 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的产出类指标
各评价指标内涵如下:
1. 投入类指标内涵。(1)人员投入内涵。就业工作专兼职人员数量指学校人事部门核定的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包含毕业生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人员、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专业教师。(2)经费投入内涵。①生均就业工作经费指用于毕业生的年度就业经费的生均数额;②就业帮扶资金额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经费数额,就业困难毕业生一般指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等就业困难的毕业生;③创新创业扶持资金额指学校出资单独设立,或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设立的用于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扶持的资金。(3)场地设备投入内涵。①就业工作场地包括就业部门的办公场地以及由就业部门负责管理的用人单位面试、双选会场地等用于毕业生就业的场地(不含创业场地),创业工作场地指学校自建或共建的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或孵化基地,其中共建的基地只算用于本校学生的场地面积,此项指标可以生均就业创业工作场地面积或总的就业创业工作场地面积来衡量大小;②就业工作设备指就业部门用于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招聘及创业指导与管理的各种设备,包括由就业部门负责管理的各项设备,以生均折合设备金额来衡量大小;③就业及创业管理制度指学校专门以文件形式出台的各种就业及创业管理制度,一般应正常运行1年以上时间。
2. 产出类指标内涵。(1)就业数量内涵。①就业率指就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统计时间截止到毕业生毕业该年的12月30日),就业毕业生包括升学、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参加项目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②非失业率指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即毕业第二年的一月份)非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2)就业结构内涵。就业结构指毕业生在就业区域、行业分布上呈现出的数量特征,该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区域差异。就业结构包括专业对口率、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单位类型与规模分布等。①专业对口率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关联度,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生就业越对口;②行业分布是指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程度,描述了其在各行业分布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专业对口的行业分布越大越好;③区域分布是指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区域的分布情况,是描述就业区域构成的指标,通常在本地区和沿海省市的分布值较大;④深造率是指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升学人数涵盖国内升学与国外升学的毕业生人数;⑤重要岗位就业率是指在某些重要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该指标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岗位的评估,例如选调生、应征入伍等就业效益的评价;⑥自主创业率是指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3)就业过程与环境内涵。就业过程与环境指标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机遇的多寡及学生求职过程难易的指标体系,包含人才市场的供需情况、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就业公平、经济环境等指标,该类指标通常较难采集或测量。(4)职业发展内涵。职业发展指标反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薪资水平及对未来职业发展预期的分布状况,包括平均起薪、非离职率(1-离职率)、职业胜任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晋升机会等等。该类指标除了平均起薪之外,其他指标均以百分率表示。(5)社会评价内涵。社会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过程满意程度的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家庭)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和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等,均以百分率表示。
(三) 就业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由Charnes、Coopo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该方法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运筹学的线性规划模型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25]。DEA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26]。其中以CCR模型最为常见,其数学模型如下:
各变量定义如下:
Xij: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总量。其中xij〉0
yrj: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产出总量。其中yrj〉0
vi:权系数,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一种度量。
ur:权系数,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一种度量。
i=1,2,…,m
r=1,2,…,s
j=1,2,…,n
(一) 就业绩效各项评价指标
以十所省属本科院校的数据为样本,建立CCR模型进行分析。DEA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应用线性规划计算分析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以十所学校里最小的投入指标数据和最大的产出指标数据为源泉,虚拟一个绩效最优的“学校X”,以X为对比标本进行相对绩效的分析评价。为真实反映高校就业工作绩效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考虑数据采集的实际困难,将所有指标纳入模型进行计算并不实际,因此各大类指标均至少选取1~2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纳入模型进行分析的各项指标如下系列表3、表4所示:
表3 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投入类指标表
其中“是否建立专职就业工作部门(I33)”和“是否建立专职创业指导部门(I34)”以“0”表示未建立,“1”表示已建立。因为样本学校都建立有专职部门,故不再加入模型进行分析。
表4 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评价产出类指标表
考虑到高校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就业区域分布(O23)”以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据为例。为衡量公务员录取情况,“重要岗位就业率(O25)”以录取公务员的毕业生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二) 就业绩效评价模型计算及分析结果
1. 综合分析结果。建立DEA中的CCR模型,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常用软件DEAP2.1进行计算,设定“INPUT ORIENTATED”并要求计算采用MULTI-STAGE形式。
根据计算结果,和“虚拟学校X”同等绩效的有“A”“B”“D”和“G”四所高校;其次是“E”,相当于“X”的98.8%;排名第三的为“J”高校,相当于“X”的97.3%;绩效相对较低的是“C”和“H”高校,分别为“X”的80%和81.1%。因此可以认为,综合考虑投入及产出,就业绩效最高的为“A”“B”“D”和“G”,第二名是“E”,第三名为“J”。而如果只看就业率的话,“J”高校的就业率是最低的,而“C”和“H”高校的就业率并不是最低的。
2. 单项分析结果。除了可以得出综合评价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松弛变量的值进一步分析各高校的优势和不足。
以“A”高校为例,根据计算结果中的slackmovement值可以知道,“A”高校的产出类指标“就业区域分布(O23)”“深造率(O24)”“重要岗位就业率(O25)”和“职业期待吻合度(O45)”均无需再调整,这说明该校就业率虽然居于中游,但该校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大,毕业生升学率和考取公务员比例都比较突出,毕业生的就业与期望值也比较贴近。从投入来看,就业帮扶达到了最优,其他均为负值,也就是说“就业(创业)工作专职人员数量(I11)”“就业(创业)工作兼职人员数量(I12)”“年生均就业工作经费(I21)”“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额(I23)”和“就业创业工作场地面积(I31)”等可以进一步削减,即人财物的投入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再看综合评价最靠后的“C”校,在产出上该校“学生(家庭)满意度(O52)”和“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O54)”的slackmovement值为零,达到相对最佳,其他指标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投入上只有“就业(创业)工作专职人员数量(I11)”达到相对最优,其他投入类指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率。
为更全面地评价就业绩效,需要从管理的角度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改,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有效地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科学完善的就业信息采集平台和及时畅通的反馈渠道。
(一) DEA评价就业绩效具备优秀的分析概括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绩效的评价很难用一个指标来概括,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来全面反馈就业绩效的好坏。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既能将就业工作过程考虑进去,又囊括了就业工作结果,将繁琐的指标体系简化为一个指标,简明扼要地反映出就业绩效的高低,且能反馈出就业工作的不足。
(二) 从投入产出管理的角度多层次全面动态评价就业绩效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对毕业生就业的评价不能单纯只依靠就业率一个指标,也不能只看结果,需要从整个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更加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就业绩效。
对各级政府就业管理部门来说,对毕业生就业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各个方面,也需要在时间维度上纵向分析高校的发展趋势,通过同层次、同类型高校,或是同层次、同类型专业间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不但能全面综合地分析评估各高校、各专业就业状况,还可以采集某高校、某专业不同时间节点上的数据来建立评价模型,动态评估该校、该专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通过投入类指标分析还可以将高校就业管理服务的不足和短板充分显现出来,以推动高校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就业管理服务体制,进而通过评价发掘优势高校的典型模式进行推广。
在高校层面,评价就业质量及绩效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发展和教学工作改革,因此也需要从全局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从投入产出绩效上分析工作的不足,从专业对口上分析就业和社会需求、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推进精准就业、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高校除了可以对就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利用该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次的单项分析,比如产出类指标只采用就业结构类指标,则可以对就业结构进行单项分析,甚至只分析行业分布、区域分布或者深造状况。
(三)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拥有丰富、翔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础数据及信息是就业绩效评价和反馈的基础。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数据还是非常缺乏的。另外,就业统计的主体又是统计对象的利益主体,也容易使大众产生疑问。就业数据及信息的统计程序应符合法律程序,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要保证从以下方面做到真实、准确和权威:一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二需要高校和毕业生就业登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离不开优良的就业指导及服务;三要建立一套就业动态、实时数据的网上采集平台,此既可实现信息采集,又可实现社会对就业数据真实性的监控;四是需要逐步引入并规范“第三方机构”。
(四) 通过就业评价信息发布,推动高校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与社会需求联动机制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在社会公众中具有权威性,可以建立就业评价信息发布机制,以此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进而督促高校重视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以此来推动和提升就业工作内涵建设。高校也应依据就业绩效评价结果,积极推动就业工作部门深度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设计等工作,建立健全就业质量与招生计划挂钩、与教学评估挂钩、与绩效分配挂钩、与干部考核挂钩的制度,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招生计划安排、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和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鉴于DEA模型更多地是从优化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绩效评价,所以建立的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有不够全面细致之处,难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就业工作水平。对于就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仍需要今后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
[1]BRISBOIS R.How Canada stacks up:the quality of work: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R].Ottawa: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Inc.,2003:31.
[2]MORTON P.Job quality i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Ghana:field research results [R].Gevena: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2004:269.
[3]SCHROEDER F K.Workplace issue and placement:what is high quality employment?[J].Work(Reading,Mass.),2007(4):357.
[4]王广慧,乔琳,刘宇清.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4):105-108.
[5]楚旋,张莉.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6(4):137-141.
[6]李昕荣,张丹丹,阮海涛.对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4(3):63-65.
[7]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1):36-39.
[8]王占仁,董超.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3):75-80.
[9]何丹,于晓庆,孟祥龙.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及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93-95.
[10]万成.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导向机制及对我们的启示[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8(9):14-19.
[11]陈宏军,李传荣,陈洪安.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1(10):21-31.
[12]陈小云.高职大学生就业绩效素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35-237.
[13]张维香,倪涛涛,焉钰.大学毕业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就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1):59-61.
[14]郭俊胜.外商投资的就业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28-35.
[15]杨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4-20.
[16]廖志成.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讨[J].教育评论,2005(3):31-34.
[17]王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6.
[18]伍满桂,吴道友,文晓凤.就业能力、求职强度与就业绩效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61-66.
[19]王大成,张娴初.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123-125.
[20]彭剑,陈红艳.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142-144.
[21]沈晓梅,谢莹.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62-64.
[22]宋丽丽.大学生就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9):53-56.
[23]王丽萍,谢小凤.大学生就业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5):53-59.
[24]王春枝.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益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10):8-12.
[25]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237-249.
[26]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2-73.
(责任编辑 韩玉志)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DEA in the 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WANG Yi-liang1,2, QIN Lei-lei3
(1.DepartmentofManagementandEconomics,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2.ChinaHigherEducationStudentInformationandCareerCenter,Beijing100191,China; 3.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EmploymentGuidanceCenter,Zhengzhou450045,China)
With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quality and employ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As the 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and employment performance i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ifficult to measure with a single indicato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stakeholders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categories: input and output. Finall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employment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2017-02-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治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12YJA880173)
王以梁,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后,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管理服务体系研究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秦雷雷,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研究。
G645
A
1009-1505(2017)03-0088-09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7.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