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吴征
交了卷的谷歌开始攻读自动驾驶商用化
撰文/N.E.S 吴征
就在大家都在反复检查卷面题目的时候,谷歌突然站了起来,把卷子交了,从他的神情来看,应该是有了不小的把握。
历经8年、里程达300万英里的道路测试让谷歌满怀信心,不仅宣布其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接纳社会乘客,还准备攻读最终的商业化运营这门专业课,试图抢占终端市场的先机。不过,面临政策和法规的大山,谷歌在攻克新课程之时还是难免被对手拉近距离。
在最初项目启动时,也许谷歌自己都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自动驾驶汽车会进入到载客测试的环节,但如果放到现在,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目前,谷歌已经拥有超过300万英里的测试经验,单从数据上看,足以称得上一位“老江湖”,更何况,谷歌的成绩一直都不错。根据加州车辆管理局(DMV)公布的2016年测试报告,谷歌旗下Waymo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均每行驶1000英里仅需要0.2次人工干预,相比上一年的0.8次下降了75%。
虽然也曾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碰撞事故,但好在后果并不严重,而且谷歌通过反思后在原本95分的基础上进步考了98分,使其免于被各州政府的封杀,反而后者对自动驾驶汽车愈加开放的态度,也方便了谷歌开展载客测试的工作。
按照计划,初期的载客测试将安排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会有100辆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克莱斯勒Pacifica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向当地居民开放,乘客申请试乘通过后,即可免费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前往计划区域内的任何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车内安排了测试员进行全程监控,一方面保证了安全,另一方面可及时记录乘客的反馈信息。
Waymo CEO约翰·克拉夫西克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弄清楚到底会有多少人愿意使用这种服务,这也是自动驾驶汽车与消费者互动的环节。人类驾驶员负责收集信息,包括搭载乘客的数量、乘客如何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等。”
这项计划同样被称为“测试”,但笔者认为,这是谷歌进军商业化的信号。接下来,谷歌还将通过与克莱斯勒的合作,增加500辆车运营测试的规模。
谷歌最近真是好运连连,这边刚刚宣布“拉客”,那边又传来了与优步专利诉讼案的结果——法院支持了谷歌的部分诉讼请求。
早在今年2月,Waymo公司将优步告上法庭,指认后者的子公司窃取自己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这件事成为了这家旧金山联邦法院几个月以来的一件大案。虽然核心人物——Waymo前员工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利用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不能自证其罪”的权利,但法官还是裁决优步要尽可能地归还莱万多夫斯基从Waymo下载的14000份文档。不过,法院并没有受理原告“叫停优步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工作”的请求,但也禁止了莱万多夫斯基参与优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虽然专利案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全部目的,但也还算不错,对于谷歌来讲,终于可以省下心来进行商业化的探索。
就如业内所评价的那样,如果百度此前宣布的“阿波罗计划”是一颗“原子弹”,那么谷歌牵手打车服务公司Lyft的行为便是一枚“氢弹”。比喻略带夸张,主要是为了表达出这些决策对于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关键性作用。至少,谷歌的行为狠狠地“怼”了优步一下。
为何这样说?其实,谷歌与优步本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早在2013年,谷歌就以风投的方式将2.58亿美元投给了优步,在当时双方打出了“主导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宏伟理想。不过,随着双方业务的重叠,以及“谷歌正在开发打车服务”、“优步竞标Here地图”等报道的出现,二者的关系似乎从浪漫开始变得冷淡。与此同时,利益的冲突也使得双方越来越不对头,最终,二者在去年以谷歌高管退出优步董事会而正式“分手”。至今,谷歌与优步之间一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过节,而此次谷歌选择与优步的对手——Lyft合作,也被外界视为一场“把敌人的敌人变成朋友”的经典桥段。
对Lyft而言,与谷歌合作,无疑是得到了一次能在自动驾驶领域赶超优步的机会。而对于谷歌来讲,Lyft目前所积累的用户较为分散,可以帮助自己收集到更为广泛的数据,通过分析路况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以推动消费市场能够尽快接受这种新的出行方式。
虽然此次合作的具体计划尚未公布,但不难看出,谷歌已经把“技术研发”的这张“考卷”上交了,继而准备攻读接下来的商业化运营这门专业课,以抢占终端市场的先机。但这一举动会不会带来其他“考生”的“交卷潮”?当大家纷纷将重点瞄向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时,摆在面前的应该就剩下政策和法规的大山了。由于这座大山难以逾越,谷歌在攻克新课程之时还是难免被对手拉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