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大数据时代的扶贫新模式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关键在于精准。贵州“扶贫云”上线运行,实现了大数据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扶贫信息公开透明。
贵州当前的发展形势,一方面依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依托生态优势,贵州在大数据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对贵州而言,大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大数据是一场抢先机的突围战,必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在正安县和溪镇马鞍村的200多亩杭白菊种植基地里,52岁的胡先亮正在除草,“10亩多地流转给基地有保底分红,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务工费,我和老伴两个人就有2400元,去年存了2万多块钱。”
2014年,胡先亮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老两口腿脚不灵,加之老伴此前患病,光看病就欠下1万多元的债务。2015年,贵州建设“扶贫云”管理平台,系统通过住房、劳动力等各项指标评估,显示他家的致贫原因为疾病和缺少发展资金。
2015年底,村里引进企业种植杭白菊,胡先亮一家参与了杭白菊的种植。有了产业覆盖,手头日渐宽裕,胡先亮家在2016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在“扶贫云”系统上,仍然可以查询到胡先亮家的信息。系统显示,通过各项指标评估,他家的得分为69分,已达脱贫标准。
“一时的收入提高并不能代表贫困户就此和贫困彻底诀别,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通过系统动态监控随时了解其产业、疾病、教育等情况,防止其因偶然因素返贫。”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说。
不止胡先亮一户,贵州全省贫困人口的信息,在“扶贫云”系统上均显示得清清楚楚。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关键在于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扶贫信息的精准至关重要。
2015年12月,贵州“扶贫云”上线运行,实现了大数据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扶贫信息公开透明。
在省扶贫办的一台电脑上,有一张比例尺为1:5000的贵州省地图。与查看公路、铁路信息的普通地图不同,这是一张可查到全省乡村乃至个人信息的“扶贫地图”。
“自‘扶贫云’上线以来,实现了对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周兴介绍,通过对民政、教育、卫计、住建、公安等部门的贫困人口数据整合,“扶贫云”已经成为全省扶贫工作统一的数据平台。
在“扶贫云”上,扶贫信息点面结合,从九个市州的贫困人数、贫困发生率、农民收入,到任意一个市、县、乡、村乃至个人的扶贫信息,都能在屏幕上显示。
“精准扶贫就要具体到个人,我们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的‘四看’方法来评定出一个脱贫指数,为贫困水平打分。”周兴说。
“扶贫云”通过大数据将各项指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脱贫指数,60分以下的是真正的贫困户,60分至80分是达到脱贫标准但极易返贫的贫困户,80分以上是稳定脱贫的贫困户,以此作为辅助认定贫困户的标准。
从数据入手,贵州顺利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扶贫云”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的衡量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
脱贫攻坚工作中,项目资金的监管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由于分布点散面广,基层监管薄弱,查处不到位,扶贫资金被违法侵占的案例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贵州在“扶贫云”系统上,统一开发、运用扶贫资金管理动态监测系统模块,对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及时录入、实时监管。
围绕精准管理,贵州建成以“五个一批”“10项行动”为脱贫路径,以责任链、任务链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对责任链、任务链进行分析,向各级领导提供本级及下级未完成或不符合预期目标的环节预警服务,由本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核实预警内容,并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最终消除预警。
围绕精准监管,贵州建成扶贫项目申报、评估、立项等一体的项目资金管理平台,实行全程监控。
围绕精准督查,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贵州建成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项目资金为重点的扶贫工作移动巡检系统。“扶贫云”矢量模型的电子地图已经扩展到16层,对贫困户、扶贫项目的定位已精准到自然村,实现对扶贫项目随时抽查、随地核查。
在镇远县舞阳镇盘龙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杨宏每次办完事后,都会在“民生资金云”查询机前停留,对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查询。
“工作人员教几遍我就会了,每个月发给我多少钱,随时来查随时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杨宏说。
在这台查询机上,贫困群众不仅可以详细查看每月自己民生资金受益情况,也可以通过二代身份证扫描、语音播报等方式,查询了解有关民生政策、项目、资金等涉农信息,大大提高了民生资金发放的透明度。
为防止查询机成为摆设,黔东南州还通过后台的动态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每台查询机的开关机状态,统计累计开关机天数,有效倒逼和强化了平台使用的主体责任。
扶贫资金管理动态监测系统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入扶贫项目基本信息和实施地点的GPS数据、图片,对扶贫项目点准确定位、实物化管理、全程监控,大大压缩了“套取、冒领扶贫项目资金”的空间。
“真不敢相信,我还能用网络做生意。”岑巩县的农村妇女张金萍长期制作当地传统小吃锅巴粉,以前只在村子周边卖,一年也卖不了多少钱。经朋友介绍在网上售卖后,销售量一下子增加了10多倍。
随着大数据农业电商平台在农村逐渐兴起,在贵州像张金萍这样靠网络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的农户越来越多。
除了识别和管理,大数据在助力产业发展上也前景广阔。贵州用大数据手段激活整合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农村电商、职业培训等各种资源力量,实现“精准滴灌”。
农村电商发展尤为迅速,几乎覆盖全省。2015年9月底,“贵·电商”大数据农业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一由省、市、区三级共建共享的平台,依托“互联网+农业”“大数据+电子商务”,集合贵州山地高效农业特色园区和基地,汇聚了淘宝贵州馆、京东贵州馆等7大电商平台。
如今,依托完善的大数据农业电商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引导农户合理、科学种植,不但可以同时集中展示优质的农特产品,采购商也能通过平台实时了解贵州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和检测情况。
在位于六盘水市的中国网络菜市场总部运营中心,一排排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数千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这些数据,是“中国农业云大数据”与“中国网络菜市场”采取“1+1=1”的模式运营结合,以电商为载体、数据为基础,共同构建的全新农业电商产业链。
以大数据引领农业电商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场需求、食品安全、农民就业、扶贫致富等问题。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在贵州9个市州云体验店的运营。“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运营经理左伟表示,依靠现有的信息技术,项目岗位需求呈多元化,逐步解决当地返乡农民工就业、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生活等问题。
(责任编辑/李 坤)
贵州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本地优质农特产品与外部市场有效对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习水县扶贫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