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下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浅析

2017-06-14 09:38罗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苏联和平

罗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70-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传统上我们一直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突破了我们思想上的诸多禁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市场经济诞生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在我国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教育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却有所下降。同时,西方经济学中的很多专有名词在我们的大众传媒中也开始经常出现,大家似乎已不再区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针对这一现象,国内有学者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特别是在2005年左右,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我们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居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位置。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指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包含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①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年代,社会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甚至是一种以前不曾存在过的事物,我们是不可能做出科学分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前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一个总结,同时也为了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前苏联组织专家学者曾先后编写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同样来源于前苏联版本,因此具有浓厚的前苏联色彩。从根本上说,不管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开始我们是不可能有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的,事实也证明先于社会实践的理论预测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不同于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描述,也不同于前苏联模式,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前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学也必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演进,国际局势有所变化。在对当今国际局势与时代特征的判断上,人们有着一些不同的认识。这一点,又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国应在认清国际政治形势的前提下制定能使我国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政策。

近期以来,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传统安全问题所引发的国际争端与国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时有新的表现,有碍和平与发展的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局势业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可否认,在当今世界,存在着种种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人类正在面临许多新的难题与十分严峻的挑战,然而和平仍是人心所向,发展仍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六大再次确认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主要出自下述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主观上看,它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新的有碍和平与发展的冷战、热战或动乱。要和平稳定,不要战争动乱;要发展进步,不要贫穷落后,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二,从客观上看,它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曲折中发展,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争的发生,并且在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此外,核威慑的存在,也有可能令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第三,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上看,二者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而各国的共同发展则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并重,不仅会使世界人民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而且还会使之彻底摆脱贫困与落后状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此外,确认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还有助于我们自己排除干扰,一心一意致力于经济建设;有助于我国树立温和可亲的外交形象,与世界各国继续和平共处。

中国对自身处境的判断十分乐观,我们不否认世界还很不安宁,也没有忽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而是基于以下认识:从总体上讲,“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具体说,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乃是任何人都难以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对自身处境的判断之中充满着自信,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业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以后的发展中,中国将会成为中心国,为世界经济的腾飞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苏联和平
武装保护苏联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雾在做迷藏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
自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