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的率先突破,我们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细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努力率先推进、统筹谋划,不断加强协同合作,携手打造京津冀青山绿水的生态空间。
率先推进 着力实现区域生态协同合作良好开局
多年来,北京与津冀两地生态建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早在2009年,北京市就实施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林木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等林业重点项目,为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携手张承地区积极推进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建设。张承地区是阻挡西北地区风沙侵袭首都的前沿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为了加快密云、官厅两库上游荒山治理步伐,提高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能力,缓解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9年7月,北京市、河北省两地政府按照区域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项目规划2009~2020年,由北京市投资,在张家口市、承德市范围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重点集水区营造10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项目涉及张家口市怀来、赤城、涿鹿、崇礼、沽源5个县(区)和承德市丰宁、滦平、兴隆、承德4个县,共计9个县(区)。截至目前,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在张家口、承德两市范围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主河道第一重山脊范围的重点集水区营造70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连同原有植被,已初步形成了护卫京冀水源的绿色生态带。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完成了退化林分改造12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900万株,提高了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更新改造的质量,提升了生态环境防护效能。
二是联防联治积极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为加强京冀接壤地区的森林保护,在启动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合作项目的同时,北京市和河北省开展了森林防火合作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森林防火合作项目主要是支持河北省环京9个县市(包括丰宁、滦平、兴隆、承德、怀来、涿鹿、赤城、涞水县和三河市)。北京市与河北省环京9个县市共同开展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物资配备,加大林火宣教、监测、信息指挥、扑救四大系统建设,建立京冀接壤地区森林保护联防联动机制,提升京冀交界区域森林火灾的应急能力,保障首都周边森林资源安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支持河北省环京5市25个县(北京市界外围25公里范围内所有市县)开展飞机防治、药品药剂供给等林木病虫害联防联治工作。森林防火合作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两个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北京与津冀两地联合制定了《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信息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林业有害生物资源信息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好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联防联治。同时,京津冀三地共同搭建了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综合管理、林业资源、林业产业、绿化工程、行业发展和空间信息6大类136种业务数据的信息共享;开展了京冀林业碳汇跨区域市场化机制重大项目调研,较好促进了工作相互融合、机制紧密衔接。
三是协同合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京冀生态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张承地区的生态功能。京冀生态林业重点项目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建成万亩以上的工程地块14处、千亩以上地块51处。新增林地平均每亩涵养水源114立方米、减少泥沙2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 635.7千克,释放氧气464.1千克,吸收二氧化硫11.8千克,阻滞降尘1.8吨。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参与工程建设与管护,每年吸纳2000余名农民绿岗就业,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民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造林绿化工程推动了当地种苗、林果、旅游、采摘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林业产业结构,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项目的实施,使北京市边界火灾发生次数从11次下降到2次,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环北京地区美国白蛾有虫株率由2006年的30%,下降到了10%。
率先谋划 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围绕推进“十三五”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我们提出,加快落实“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整体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一南、一北、一环、多廊”的区域生态格局,形成东南绿块相融、西北绿屏相连、周边绿环相绕、区域绿廊相通的生态网络体系。
一是协同构建京津保森林湿地群。在城市之间、城市与功能区之间,京津保三地通过大片森林、湿地的规划建设,构建绿色生态隔离地区,形成良好的城市群生态体系。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区森林湿地与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规划建设的森林湿地有机连接,形成京津保地区大尺度绿色板块和森林湿地群。开展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沿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到2020年,在与天津、保定毗邻地区新建湿地3000公顷;使全市湿地保有量达到5.44万公顷。新增大兴长子营、北运河2处国家湿地公园,使全市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个。
二是协同构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进一步加大张承地区密云、官厅两库上游重点集水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加快荒山治理进程,“十三五”期间完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40万亩,切实提高张承地区整体生态建设水平;在张承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永定河、潮白河、官厅水库区域恢复湿地8000公顷。
三是协同构建环首都国家公园环。以雾灵山、海坨山、松山、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地为重点,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构建一体化保护管理的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同时,北京与津冀两地协同开展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态保护执法等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打造環京生态安全网。
四是协同构建林水相依、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体系。重点对贯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条交通干线和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四条重要水系进行绿化建设,加大九大楔形绿地的建设力度,通过加宽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干线道路两侧绿化带,全面提升绿色廊道生态防护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并与津冀绿色廊道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平原生态廊道骨架。
率先突破 推进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
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加大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在张承地区的密云、官厅两个水库上游重点集水区内继续实施造林10万亩。重点在2022年冬奥会赛区周边加大生态景观环境建设,在张家口赛区实施造林绿化5.5万亩,在延庆赛区安排4类工程,新增造林1300亩、改造提升1.3万亩、建设森林湿地1170亩、森林经营17万亩。
二是全面完成京津保地区造林绿化合作试点项目。围绕构建京东南城市群大规模森林湿地板块,以“三路两片一河”(即:京台、京港澳、京昆高速;涿州、定兴片林;拒马河上游水源保护)为重点,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廊坊、保定毗邻北京的地区开展重点生态廊道绿化和拒马河上游荒山绿化,实施合作造林绿化4万亩。
三是启动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精神,根据永定河综合治理及修复方案,启动永定河流域绿化建设,在永定河大兴、房山段河床裸露区域实施播草盖沙8300亩;在永定河山峡段完成人工造林2.75万亩、林分改造提升3.5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5万亩,启动实施野鸭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新建湿地1170亩。
四是高标准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全面完成2016年开工的续建工程42个,新建林地绿地6.5万亩,改造提升4万亩;新启动项目25个,新建林地绿地2.7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实施行政办公区绿化建设,完成先行启动区(1.2平方公里)绿化56公顷、办公区南侧示范段绿化36公顷;推进副中心建成区绿化,完成东六环西辅路、新华大街、京榆旧线等8条重要城市道路绿化,加快13条河道的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启动永顺上营等一批公园绿地建设;实施副中心外围大尺度森林湿地建设,完成广渠路东延和通燕高速两条景观大道的绿化,积极推进东六环、京哈、京津、京沪等通往外埠的绿色通道建设;全面推进环城和环区界两条生态隔离带绿化。
五是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围绕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加大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完成低效林改造26.5万亩,林木抚育70万亩,彩色树种造林2万亩,公路河道绿化180公里,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大力推进平原地区绿化建设。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把平原造林的重点向冬奥会以及京津冀生态廊道和京津保地区等重点区域集中,新增平原綠化8.43万亩。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恢复湿地1600公顷,新增湿地600公顷,累计建成10个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
六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京津冀“十三五”时期森林防火发展规划,完善三地森林防火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应急扑救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态保护执法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协同构建森林资源一体化保护的环首都生态安全圈。
(作者:邓乃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
责任编辑 / 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