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媛
(前卫路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3)
摘 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扬和传承需要从小学就开始重视与支持。人们都说大自然是小学生的最大课堂,二十四节气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的入口,二十四节气中的系统知识为培养小学生的读写实践能力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 教育 教学 读写 节气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改编
1.内容的选择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以来,人们在进行农事耕作时一直都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参考。二十四节气为中华民族的农业发展和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何为二十四节气?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因此一年则有二十四个节气,而每个节气能反映出当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博大精深,因此,笔者觉得本课程可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学习切入点,带着学生诵读古诗词,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爱上诗词,爱上诵读,爱上中国文化。
2.内容的改编
二十四节气起源悠久、内容复杂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要达到读写实践能力的提升更是难度较大,因此从内容上我们在将二十四节气加入到小学语文学习教学中时要进行合理的改编和简化。主要标准有以下几点:
(1)内容简化
在调研中,一线语文教师普遍提到,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专业性太强,比较复杂难懂,而小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小学生语文课程中,就必须要对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就行简化和改编,将其删繁就简,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结合起来,使其容易掌握学习。譬如在学习霜降时,就不必让小学生知道霜降的原理是什么,而是让他们说一说霜降时气候有哪些变化、霜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知识就行了。
(2)故事有趣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各自的起源、故事和相关的古诗词,但是大多数都比较晦涩难懂,小学生也比较难掌握。因此,为了更方便小学生的学习,也为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故事及古诗词进行改编和筛选,改编出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故事进行调整,筛选出学生已学或易懂的古诗词,通过对各节气特点的阅读、赏析及直观的感受。譬如,《谷雨的来历》这个故事不仅篇幅较长而且内容也比较复杂,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消化,因此我们要在保证“神”不变的情况下,将“形”进行调整改变,化繁为简、产生意境,使其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又例如:在学习霜降这个节气时,想让孩子通过古诗词的赏析来了解霜降这个节气大自然的变化。可由于古诗词毕竟和孩子们有年代感,赏析起来肯定有困难,所以必须对古诗词进行筛选。两首古诗,由浅入深,首选古诗为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此诗不但浅显易懂,更是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这样一下拉近了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其次,我有选择了唐代温庭筠的古诗《商山早行》,此诗略有难度,但孩子们不但可以从这首古诗中感受到了节气中大自然的变化,而且能提高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为之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实施
目前,全国均采用二十四节气,但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一些传统习俗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点。《纲要》中提出,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分为五大版块,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并不是独立的体系,而是找寻恰当的契合点再将其很好的融入到五大版块中,让他们彼此之间交叉融合、相辅相成,从各个方面来共同提升小学生认知、想象、发散、读写等能力的发展需求。本课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
在设计活动中,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设计,让小学生便于逐渐学习并掌握要点,领悟传统精髓,已达到提高读写实践能力的目的。
《认识立夏》的内容重点是学习立夏这一节气的起源、时间、意义。通过听说故事训练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了解传统的历史故事。
《我心中的夏天》主要是让小学生对这次的活动感受和收获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夏天图画。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阅读,培养小学生了解节气和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认知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在读写实践能力方面有大的提升。
在活动形式方面,我们主要是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但是集体活动在教学上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三、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实际价值进行评定,合理的课程评价能够促进课程的完善和修订并制定出真正有价值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求。整个课程的参与者和体验者都是评价者,因此,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课程评价者。而一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设计、实施的过程以及实施的效果这三方面。
在具体评价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對活动设计的评价
对于课程方案设计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际价值。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设定情况是否恰当、是否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设计、是否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特征进行选材、是否在促进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发展个人读写实践能力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和价值等。
2.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控性,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其实施过程。譬如,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是否能抓住重点和要点,和学生的沟通是否顺利有效,是否能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提升课堂氛围。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其效果如何,如果不能真正体现其课程价值,那么一切都是无用功。但是对于课程效果的评定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结语
通过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学习,小学生是否能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了解其来源,观察并思考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和动物植物的关系等,赏析有关的古诗词,并将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自身读写实践能力才是评价本次教学的最终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崔玉霞. 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 农业考古. 2009(03).
[2] 吴宇. 归于自然的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 宁夏大学. 2013.
[3] 李浩. 小学语文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