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陕西省西安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3)
摘 要:传统的习作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优劣,极少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随着新课程精神的逐步深入,我们意识到习作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因此,习作评价应立足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经过探讨、实践,建立起了开放、多元、立体交互式的习作评价方式。使习作评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习作评价成为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弊端 新课程 过程性 构建 开放式
一、传统习作评价的弊端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习作了。传统的习作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优劣,极少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如果教师有审美上的亲疏喜好,学生也无法改变,只能顺之听之。这样,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主动客观地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将许多时间花在了习作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
当前小学生作文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的误区,如何从这三个误区中走出来呢?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这是在落实新大纲中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我们语文组经过多次讨论,设想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评价的单一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开放式评价。使习作评价,除教师评价外,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的空间。实行自主评价、合作评价,使习作评价变为开放式的、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成长过程。[2]
二、新型评價方式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一年级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在一年级主要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会写到乐写。[3]
1.说是写的前提
孩子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为新奇的生活所感动、激动。此时他们非常乐于说,乐于向家长描述他们崭新、有趣的校园生活。而说正是写的前提,我们在开学两周之后,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于是鼓励孩子把每天上学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听。倾听者简单记录孩子的表达内容,并给予孩子简单的评价。比如,“这儿的讲述重复了;这儿讲的妈妈还不太明白;这个词语用得好;今天你的收获可真不小……”[4]
2.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写。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所迸发出的智慧是令人吃惊的。一个多月后,竟有学生开始动笔写简单的文章了。虽然文中有许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拼写的也不十分准确,有些字根本就是错字、别字,甚至全文只有末尾才有一个句号。但我们觉得那是最优美的语言。为了保护他们稚嫩的写作兴趣,我们一般不去批改他们的错别字,或者给他们的文章加标点。只在末尾跟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布玩具狗被你写活了,它真的能够伴你玩了。”等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同时不忘在文末画上笑脸、红花。
二年级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从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了从多方位更好地为学生写话、积累、自评、互评提供服务,我们还特意设计了西安小学写话本。
与此同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抓住语文课本这个资源,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我们在以往星星、笑脸、语言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更有效、系统的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3.多元参与,立体交互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省。通过心理学研究,人都有一定的自省能力,通过学生的自评,他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之中的优点和不足。一篇习作完成后,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认为满意的,可以画上一张笑脸或自己喜欢的水果,对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当然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之初,要教给他们认识评价的角度和方法。
(2)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形式多样,我们主要采用了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等方式。学生通过互评不仅学到了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欣赏能力。
(3)家长评价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的参与,为孩子营造了共同参与习作的空间,使孩子觉得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可以讨论、交流、分享的大伙伴。 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多读课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另外,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从情感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评价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赞赏、鼓励,善用星级、表扬等激励手段,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四个“放大”。放大过程,肯定结果;放大亮点,评价激励;放大间距,发现进步;放大成绩,形成动力。在批改周记、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设立了很多的奖项,挖掘学生不同的长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写作文、周记的兴趣。如“个性奖”,“好词奖”,“佳句奖”、“创新奖”、“进步奖”、“幻想家奖”等。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新探》,作者 李家栋
[3]《语文教育展望》, 作者 倪文锦
[4]《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