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航+刘安民
(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审计学》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中有很多准则法规条件,由于这些准则法规条件逻辑关系比较强,在内容上就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存在“教师难教,学生理解难”的现象。本文以湖南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为调研对象,深入分析高校《审计学》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审计学》课程授课效果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审计学》课程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
《审计学》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梁冠华,2008),授課中有很多准则法规条件,由于这些准则法规条件逻辑关系比较强,在内容上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存在“教师难教,学生理解难”的现象。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对审计学这门课程的兴趣,笔者认为以理论教学法、案例教法和实践教学法为切入点,融合多元的教学方法是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
一、调研当前《审计学》的教学情况
为寻找高校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对湖南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了三年的调研,调研结果见表。
从湖南工学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审学的教学改革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多媒体教室和案例教学法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教学还是以理论授课为主体。调研100多名学生有近三分一的学生表示不喜这门课程,因为理论性比较强,讲解枯燥,学起来比较困难。
二、审计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融合
审计学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以逻辑为切入点,按照传统的逻辑思路进行讲解,即先阐述概念、理论及程序,然后是课后的习题进行演练,这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传播方式,轻视实务操作环节;以教师讲解为主,轻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死记硬背为主的考试方式,轻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审计学在进行理论授课时融入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投入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起发式教学来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理论授课融入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审计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针对性的选择案例
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案例要具备真实感、要有启发力、要有典型性的特征,只有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才能作为教学素材。真实感旨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或实际生活,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生真正融入审计工作的现场;启发力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有目的设置一些问题,设置的这些问题明确让学生思考或者隐藏一些问题,让学挖掘隐藏的问题进行思考[1];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来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提升审计学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审计学的授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互融合的关键。作为一名优秀的审计学授课教师,首先必须熟悉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的全过程;其次是熟练掌握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同时必须具备税法和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审计授课教师,才能充分地将审计学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融合贯通。
从目前审计学授课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严重缺乏审计实践经验,这样一来对案例教学法的融入比较困难。高校如何提升审计学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高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业务范围最为方泛,审计技术水平最全面,因此高校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合培养平台,是审计学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审计学授课教师真正的参与审计业务,熟悉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这是目前高校提升审计学授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唯一快捷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审计学授课过程中除了融入针对性的实际案例以外,还要利授课教师自己的生活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2],这样能使得枯燥的理论讲解起来变为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体验审计问题,并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审计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的兴趣。
三、审计学实践教学
加强审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高校学生实际审计技能,了解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审计流程和方法的有效路径,它有三种模式:
1.仿真教学实验
审计学仿真实验是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的, 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为背景资料,学生模拟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全过程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校外实地实习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的,校内仿真实验能够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审计情境,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审计的氛围,仿真教学实验是目前高校培养学生根据课堂上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实务操作,是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做专题报告
聘请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表达能力强的注册会计师定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比如如何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如何制订审计计划,如何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何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如何收集审计证据,如何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等。[3]
3.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校外实习基地
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校外指导教师,每年的某个时间段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习,由校外导师现场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直接接触真实的审计实务,参与审计流程,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实习期间学生还能亲身体会校外指导教师在各种环境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
四、审计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融合
审计学的授课过程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的授课形式完全相同,即严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在这里重点解决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为了使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相到融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路线:
1.充分利用仿真审计实验室。审计学课程中与基本理论相关案例可以在仿真实验室里进行学习,比如说明管理层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确认,怎样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怎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在审计各个环节当中涉及到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环节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室进行案例观看和案例分析。[5]
2.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有关判断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目标、规范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项目时与客户的沟通等相关案例,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邀请会计师事务所里的注册会计师做专题报告)。学生在听取专题报告后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审计实务。
3.加强校外实习。校内的仿真实验也只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在这基础上再加上参与校外实习,使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只有真实地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审计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余玉苗.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其组合.财会月刊,2007.10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商业会计,2014,8
[3]陈凤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
[4]房巧玲,刘庆红.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框架构建.财会月刊,2010(2)
[5]顾光.高校审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讨.财会月刊,2011(5)
作者简介
沈航(197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湖南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环境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