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
【摘要】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大思政”格局,分析了“大思政”政策在高职院校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同时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特征与现状,最后总结了“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旨在使“大思政”策略在高职院校能够更好的展开,早日全面建设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
【关键词】高职 大思政 社团 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218-01
一、“大思政”格局
(一)“大思政”格局的简单介绍
“大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简称,“大思政”格局是一种主张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为牵引,开展全面建设思想政治体系的策略。高职院校的“大思政”核心是要求学校在开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结合课外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文教育中去。
(二)“大思政”政策在高职院校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更加复杂,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于普通院校来说较低,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被学生所接受,相关课程都是学生逃课不听讲的首选课程。且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年龄偏小,叛逆期的青少年更加不容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特征与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区别
1.年龄层次不同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多为15-20岁之间的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体系,喜爱的社团也都是热闹的“兴趣爱好型”社团,很少有理论方面的“科研讲座型”社团。而普通高校的学生群体年龄普遍为18-23岁之间,社团的种类更加的多元化,且每种社团都有一定的参与人数。
2.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为三年,社团的成员流通性太高,没有一套很好很适合的管理方式。普通院校对于学校的社团有相应的社团联合组织,经常性的安排社团活动,社团有自己的“官僚”体系,有全面的管理人员,这样的社团更加的稳定。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基本分为三大类,其中“兴趣爱好型”社团所占人数最多,社团更受学生的欢迎,“科研讲座类”和“理论研究类”的社团所参与人数则较少。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是技能培育型教育场所,因此高职院校的相关实践性社团参与人数也比较可观,也能作为高职院校社团的一大特色。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1.社团缺乏规范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年龄偏小,“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偏严重,因此社团不能有很好的稳定性。一个长久处在变化状态下的社团,很难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虽然说,每个社团配置了相應的指导教师,但是因其工作的义务性,在社团活动中,起主要决定作用和影响的最主要还是学生本体。这就更加放大了高职学生的不成熟性所带来的后果。
2.社团发展目标定位不清晰
首先,高职院校的社团成立程序相应的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他就可以去成立一个相关方面的社团。社团成立之后,社团的招新、体制建立、活动策划等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实际上社团的运转有很多繁杂的困难要面对,“脑袋一热”建立的社团往往都不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目前,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型”社团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社团内容与“大思政”所提倡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吻合,帮助“大思政”政策从课堂上,走进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中。
(二)创新与实践教育功能
社团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形式更加的多样,内容更加的丰富,比传统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思考的成分远大于教师教学,最终得到的成果也更加的富有想象和创新。这是学生社团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育功能。
(三)职业角色锻炼功能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主要围绕职业技能展开,除却课堂上老师所教导的基础技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不同社会角色所相处的不同方式。社团是一个有自己阶级的组织,参加社团之后,社团活动的策划需要大家一起完成,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与社团之间还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社团是一个学校与社会之间过渡的桥梁,为成员创造了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社团活动本身存在的创新与实践教育功能、职业角色锻炼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建设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策略也能够很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兴.“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03-104.
[2]黄春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