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章的叙述节奏与描写调控

2017-06-14 22:34胡金强秦鹏飞
教育界·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记叙文

胡金强+秦鹏飞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一中

【摘要】文章立足于作文教学的实践和中学生记叙类文章的写作现状,尝试从实际技巧上给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技法指导。文章强调把握叙述的节奏和描写调控,让作文在“快”与“慢”的巧妙交错中,达到重心突出,细节再现,详略得当。

【关键词】记叙文;叙述节奏;描写调控

记叙文是学生习作中较早接触的文体之一,然而现实写作中很多学生走进了一个误区,使记叙文成为学生心中熟悉的“陌生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但这并不代表写作中只能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从而导致文章的叙述语言单一、苍白。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记叙类文章写作,让文章在叙述时使内容更具体、更生动呢?“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1]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叙述的节奏与描写调控的技法,让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求达到叙述的简练和故事的生动,从而使叙述节奏在“快”与“慢”的配合中,让文章摇曳生姿。

一、叙述的节奏

叙述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作文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我们一般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

节奏,原指乐音的高低缓急。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而且“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2]。现在叙事的节奏,已不单纯指乐音节拍的强弱或诗歌音韵的变化,更是文学叙述语言时间顺序下的有秩序的连续和有组织的序列,是显示叙述语言时空生命力的象征。这就需要叙述节奏的快慢适宜,围绕内容的客观需要而舒缓细腻。试以下面作家的语句为例加以说明:

例1.在学生时代,上课抄黑板,非戴眼镜不可;因为她所认识的男同学,都够不上借笔记转抄的交情。有男生帮忙的女同学,决不轻易把这种同心协力、增订校补的真本或足本笔记借人;至于那些没有男生效劳的女同学呢,哼!范小姐虽然自己也是个女人,对于同性者的记录本领,估计并不过高。像一切好学而又爱美的女人,她戴白金脚无边眼镜;无边眼镜仿佛不着边际,多少和脸蛋儿融化为一,戴了可算没戴,不比有边眼镜,界域分明,一戴上就从此挂了女学究的招牌。这副眼镜,她现在只有看戏的时候必须用到。此外像今天要赴盛会:不但梳头化妆需要它,可以观察周密,到打扮完了,换上衣服,在半身着衣镜前远眺自己的“概观”,更需要它。(钱钟书《围城》)

例2.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史铁生《合欢树》)

例1这一段文字以时间为顺序写了范小姐学生时代记笔记的时候和今天赴盛会的时候戴眼镜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记笔记时的范小姐“上课抄黑板,非戴眼镜不可”原因是“无笔记可借抄”,而“戴白金脚无边眼镜”是为了避免“挂了女学究的招牌”,同时又叙述了范小姐不被认识的男生深交,更不被有男生帮忙的女同学的待见,又瞧不起女同学的记笔记能力。一系列的人和事有序地贯穿进来丰富了叙事的内容,更减缓了叙述的节奏,让范小姐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这个人物的人际关系与性格特点。一般情况下,写了这些内容,就可以结束了,但钱钟书先生又展示了“看戏、赴盛会”时范小姐对戴眼镜的选择,原因却是“化装、打扮”;更直接地讽刺了范小姐的虚伪做作。整体节奏条分缕析,娓娓而谈。每叙述一个时间范畴的片段就表达一个意境,想象之开阔,比喻信手拈来之洒脱,让人叹为观止;每节意境中又像变奏曲一样赋予其变化的内涵,或寄情于大处,或见精神于细微,让人目不暇接,耳不暇闻,娓娓道来,做到了叙述节奏的快慢适宜,令人叹服。

例2用前后两篇文章的发表获奖,拉开了母亲离世七年的时空相隔,叙述的节奏中充盈着时间流逝、母子阴阳两隔、对母亲的怀念、人生思索等意蕴。寥寥数语,在拉长的时空中,却展现着一幕幕母子相处的曲折历程。

作文中,学生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叙述的特点(叙述的节奏),叙述虽然简洁明了,具有条理性,但它最大的隐性特征就是语言表述的快节奏。学生在叙述的时候,节奏是快速的、跳跃的,甚至有时是“穿越”的!以下面学生的语句为例加以说明:

例3.一晃十年过去了,张明已由一个懵懂的少年成为一个健壮的青年。

例4.望着她远去的背影,陷入回忆中的我突然间才意识到,相离相聚、相聚相离,转瞬已有五个年头了。不知再见是不是又是一个“五年计划”?

在例3中,把张明由“少年”“到青年”的“十年”变化过程,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例4只用八个字——“相离相聚、相聚相离”,道出一朝相聚,五年的离别。这些语句给人的整体阅读感受是“快节奏”的,不乏“穿越”的特点。它虽然具有简洁有力的长处,但也因“太抽象、太概括”而具有“不具体、不生动”的缺陷。正如上例,关于张明的变化过程是模糊的,“离”与“聚”的情形也不得而知。行文时为了弥补不足,通常采用放慢节奏——细节突出或改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二、描写调控

描写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做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現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往往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正是因为如此,描写时故事的内部时间是静止的,或者说是按彼时的正常生活时间的推移展开的,给人感觉描写的节奏是“慢”的。如下例:

例5.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例6.迎面向我走来一个戴墨镜的中年男子,短而硬的寸发被“摩丝”抑或发胶根根“标立”着,边走边对着他迎面而过的时髦女子吹着“流氓哨”。倘若那个女孩因为他的“流氓哨”而露羞涩之情,他就会更加得意,小曲哼得更高,哨子吹得更响了……(学生作文)

上例分别用语言描写、动作和外貌描写把孔乙己和中年男子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例6中的男子迎面走来时的那一刻,时间是按彼时的正常生活时间的推移展开的,犹如正在你眼前发生一样。通过速度的控制让人物得以全方位展现,起到有意的突出。描写的慢节奏让人物或事件的再现更加生动、形象。描写的长处体现了音像符号所具备的优点,例如再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理所当然适用描写;但音像符号的表达又有它自身不能完成的缺陷,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情景自然又是音像符号所不能完成的,它只有借用叙述的语言。要巧妙结合二者之长,为文章表情达意服务。

现代记叙类文章已经很随意、很自如地将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交织使用,让文章在音节和节奏的交替变化中呈现出不同的语感和语境。例如王安忆《长恨歌》中关于“流言”的定义:

流言总是带着阴沉之气。这阴沉气有时是东西厢房的黄衣草气味,有时是樟脑丸气味,还有时是肉砧板上的气味。它不是那种板烟和雪茄的气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敌敌畏的气味。它不是那种阳刚凛冽的气味,而是带有些阴柔委婉的,是女人家的气味。是闺阁和厨房的混淆的气味,有点脂粉香,有点油烟味,还有点汗气的。这城市的弄堂有多少,流言就有多少,是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的。这些流言有一种蔓延的洇染的作用,它们会把一些正传也变成流言一般暧昧的东西,于是,什么是正传,什么是流言,便有些分不清。

需要强调的是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记叙类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動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而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上例,不难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因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体味一下二者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方能使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叙述节奏的快慢,不在于语言的多与少,而在于拉长的时间范畴里,怎样充盈丰富的镜头式情景,或者是把一个情景进行精雕细刻,把那种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慢慢地表现出来。如果说伟大的作家们使叙述语言的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体现的是其老练的语言功力的话,那么,其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上感情跌宕起伏的叙述语言体现的便是他的世事洞明、喜怒不形于色的处世之高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把描写的细致入微、情境叠加,或描写与叙述的有机结合谙熟于心,做到信手拈来。中国传统美学向来注重含蓄简洁的文风,而我们伟大的作家更是将这种意识融入文学创作并发挥到极致。学生更应该向伟大的作家靠拢,控制好叙述的节奏和叙述语言的时空生命力,用描写去调控叙述的节奏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朱光潜.艺文杂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SOLO分类理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评价中的运用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困境和出路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思考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初中作文中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三点尝试
从记叙文到记叙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