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道清新爽口的哲学小菜

2017-06-14 08:19宫振胜
今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笛卡尔批判性哲学

宫振胜

我心目中理想的哲学书,应该是用简朴、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有趣、有用、深刻的内容,感恩奈杰尔·沃伯顿,他写了这样一本书——《40堂哲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出版)。本书提供了四十道清新爽口的哲学小菜,被称为哲学园地的导游图,通俗有趣的哲学大众书,同时又精准地把握了哲学的真正精髓,《牛津时报》称之为“小型的杰作”,“提供了令人愉悦的思想拓展方法”。读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批判性思维(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被我校列入核心通识选修课的八个模块之一)的原理,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养成。

不少哲学研究者喜欢玄奥莫测的问题,其实哲学中那些玄奥莫测的问题真不多,这些问题对普通人也没有多大价值;哲学研究者还喜欢生僻难懂的词汇,其实绝大部分生僻难懂的词汇不是必需的。这些问题和词汇的作用是给人以学问高深的印象,但也把大众拒之门外,很多书和文章甚至同行也看不懂或不愿意费精力去看,结果是哲学中的瑰宝被藏诸深闺,大众对哲学误解甚深。

在《40堂哲学公开课》中,奈杰尔·沃伯顿把与普通人有关的哲学问题以轻松灵动的笔调娓娓道来,但又没有失真;以坦白直率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也显示出深度,让哲学得以滋养普通心灵。

本书呈现的哲学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哲学是对人生进行审视。

马基雅弗利、霍布斯、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弗洛伊德、萨特、加缪等揭示了人生之惨酷、之悲催、之纠结;马克思、尼采、罗尔斯、边沁等则给人们指出方向、希望和力量;斯多葛学派、斯宾诺莎等教人们在不可抗拒的环境下如何享受小幸福。斯多葛学派的人生观是:人是狗,命运是车,当你情愿遵从时,你拉车,当你不情愿遵从时,车拉你,正确的态度是——做一条奋力拉车的愉快的狗。这样的人生观有点消极,但用到合适的情景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我的一位学生的姨妈遭遇诸多不幸,觉得生不如死,想离开人世,亲朋好友劝阻无效,学生无奈向姨妈讲了课堂上学到的斯多葛学派的人生观,姨妈听后心情好多了,委托学生向我表示感谢。该书中也提到了一个类似的实例:越战时,一位美国飞行员被俘,屡遭磨难,但他活了下来,办法是求助于大学时学过的斯多葛派学说。

另一类哲学是对思想进行审视。

哲学家们像一只牛虻,叮刺思想,揭示人们对现象与实体的混淆,剖析思想地基的裂隙和空洞,让人们认识到最难认识的东西——自己的无知。为了在不确定中追寻相对的确定,哲学家们大多倡导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进行思维的艺术,在现代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公民的核心素质之一。

这本书的第一章就是《提问的人》,讲的是哲学家中的第一任牛虻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最后一章是《现代牛虻——彼得·辛格》,前后呼应,这种质疑的牛虻精神构成了全书的主线。第十一章的笛卡尔、第十七章的休谟、第二十章的康德都在质疑的理论上卓有建树。

书中区分了“极端的怀疑论”和“不那么极端的怀疑论”。“极端的怀疑论”怀疑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现象,不相信生活中的任何规律和可预测性,这是有害的信念;“不那么极端的怀疑论”对我们能否通过感知到的现象认识超越现象的纯客观世界持怀疑态度,或者是在研究或认识起点、过程中的怀疑,是把怀疑作为认识的方法。

在“不那么极端的怀疑论”中,笛卡尔最有代表性。笛卡尔哲学的起点是对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的真实性的怀疑,他说:“我坐在火炉边,穿着冬袍,手里拿着纸,但我夜里不知多少次梦见自己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靠在火炉边,虽然我是光着身子睡在床上。”“我是在梦中还是非梦中”这类似于庄周梦蝶。笛卡尔认为各种学问充满了不确定性:神学断言天启真理是我们的智力所不能理解的,这些观点只能使人困惑;哲学千百年来始终处于永无休止的争论之中,这些彼此对立的哲学观点无一不是值得怀疑的;哲学既然如此,建基于哲学之上的其他学问就更是不足为信了;至于逻辑学(传统的形式逻辑三段论),充其量只能用来向人们说明已知的事物,而不能用来进行发明和求知。为了得到确信不疑的东西,笛卡尔把万事万物拉到自己的理性法庭进行审查,并确定了四条审查规则:(1)决不把还没有明确认识到其为真的当作真的加以接受,小心避免仓促的判断和偏见。(2)分解问题,把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3)分析问题,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解决,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4)全面考察,做到确信毫无遗漏,把一切情形尽可能地列举出来。

笛卡尔的这种“不那么极端的怀疑论”也可以称为理性的怀疑论,与当今流行的批判性思维高度吻合,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可以说更加具有生命力。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世界哲学日致辞,提出哲学是一门在尊重彼此权利和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共同生活的艺术,是一种以批判式眼光看世界的能力。这里的批判不同于我国很多人心目中的批判,是对Critical的翻译,意思是分析、评估、明辨。批判性思维还强调包容、开放、同情。所以,伊琳娜·博科娃对哲学的界定与批判性思维基本一致。

看完本书,就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基因,了解他们的灵魂深处,从而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何以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犹太人拉比获奖后,有人向他请教:“您是怎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呢?”他回答说:“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全靠我妈妈。”“那么,你妈妈是怎样培养你的?”拉比回答:“我妈妈没有怎么培养我,每天回家以后就问我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你问了一个什么样的好问题?”再如哈佛大学的伦理教授桑德尔在向世界公开的伦理课程中,从头至尾不断地质疑、讨论,每一次质疑、讨论之后,几乎没有给出可靠的结论,不少中国学生会认为没学到东西。还有美国教育委员会宣称:“大学本科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熟练地和公正地评价证据的质量,检测错误、虚假、篡改、伪装和偏见的能力。”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指出: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其实,前述两类哲学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国学中也都可以发现,斯多葛学派与老庄和佛教有很多相似点。理性怀疑论和批判性思维在国学中有精彩的论述,如《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子罕》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荀子》提出:“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明代学者陈献章在《论学书》中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没有对比,就没有研究,中西书籍对比着阅读有益于觉悟,也很有趣。

中国有阴阳五行,古希腊有阴阳四行,本书没有提及,对类似学问的不同态度做一对比研究也很有趣。

在任何領域要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都需懂一点真正的哲学,所以建议读一下《40堂哲学公开课》,这不是一本令人望而生畏的书,而是一本有趣、易读的书。

作者系青岛大学思维与创新教育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笛卡尔批判性哲学
笛卡尔浮沉子
菱的哲学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从广义笛卡尔积解关系代数除法
晾衣哲学